第1745章 侍卫亲军(第2/3 页)
契合时代的,当然可以用。
讲武很快结束了。
天雄军的马队绕着溃散的侍卫亲军一通溜达,哈哈大笑散去。
杀人还诛心,不愧是你!
诸宫宫监满脸晦气地入场,整顿溃卒,收拢败兵。
任何一次讲武,都是有可能产生人员伤亡的,只不过不多罢了。
今日这次,数万人规模的“大战”,死伤数十人,还可以接受,但场面之难看,却让之前心存侥幸的他们黯然神伤。
大夏任何一支部伍,即便明知天雄军厉害,但心底都存着那么几丝念想,万一我能打赢呢?
如今一场大溃败,确实印证了“万一”,万分之一的概率嘛,可以忽略不计。
“拜见陛下,太子。”诸宫宫监以下数十人,齐齐拜倒在高台下,大声道。
邵树德扫了一眼,以史建瑭、邵知礼、孟知祥三人为主。
前者现为永定宫宫监,邵知礼为长夏宫宫监,后者刚调任洪源宫宫监,三人是九大宫监中立功最多、最出名的几位。
“起身。”邵树德双手虚扶,说道。
说完,以目示意太子。
太子会意,上前道:“参加讲武众军,皆有赏赐。死伤之人,另加抚恤。”
这是应有之意。
讲武在唐代比较盛行,甚至有大量老百姓观看。唐玄宗时多次讲武,围观的老百姓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没办法,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大军讲武是真好看啊——别说观看讲武了,南北朝时,观看战争的百姓都高达十万众,不但男人看,“邺城仕女”也看,离了个大谱。
另外,讲武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战斗力。虽然不是真刀真枪干,但架势是来真的,可以有效检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所以,赏赐该发,顺便提高一下威望,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数十传令兵飞马奔至各阵阵前,宣布“太子发放赏赐”之事,于是欢呼声响彻云霄。
邵树德坐回了椅子上,再次示意。
太子应了一声,很快下了高台,在诸宫宫监的陪同下,检阅各部。
做到宫监、万户、千户的没有傻子,虽然正式圣旨还没下,但都知道圣人是什么意思。
这是要交权了啊。从今往后,侍卫亲军将有两个主人:圣人、太子。
现在,就是让太子在将士们面前亮亮相,提高一下威望,免得将来太过突兀。
邵树德坐在椅子上,默默看着。
太子对这些场面驾轻就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有自己的成熟风格,玩起来一点不陌生。邵树德稍稍看了会,便收回了目光,开始思考诸宫奴部的未来。
在当前,他们是由内务府下辖的一个名为“侍卫亲军司”的机构管理。
是的,侍卫亲军司是军事机构。诸宫奴部也是以军法管制,侍卫亲军司之下,有宫监、万户、千户、百户等官职——每一级都有副职,人数不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基本是学自吐蕃的“茹—东岱”制。
吐蕃人有翼长、万户、千户、百户、小将——翼长管理一到数个不等的万户,是非常高级的官员了,一般由大贵族兼任。
茹—东岱制下,各级官员管军又管民,组织度十分严密,是中原政权上千年来不曾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后世北宋遇到的女真,南宋遇到的蒙古,其组织制度与吐蕃的茹—东岱制大同小异,只不过女真、蒙古的经济、人口、装备都远远不如吐蕃,实力处于下风。但怎么说呢,他们运气好,蒙古的运气更是好到爆棚。
大夏奴部采取的就是茹—东岱制的变种,时人都看得出来,毕竟唐代刚过去没多久,了解吐蕃情况的人很多。
宫监相当于吐蕃的翼长,管理至少一个万户。
宫监下面的万户、千户、百户一如吐蕃旧制,只不过少了个最低级的“勒曲堪”(小将)罢了。
直接管理诸宫宫监的侍卫亲军司相当于吐蕃的贵族会议——无论是“贵族会议”、“国人会议”还是“王庭大会”,都一个意思,草原人喜欢搞这玩意,部落民主制嘛。
邵树德觉得,诸宫奴部发展到今日,有必要把侍卫亲军司单独独立起来,升格一下政治地位了,虽然在内务府系统中,府监也基本不管侍卫亲军司,这个机构就是自成一体,直接听命于天子。
就在这会,北庭一带还在新设“建极宫”,作为第十个奴部,以投降过来的回鹘、葛逻禄、突厥、黠嘎斯人为主。
规模愈发庞大了,侍卫亲军司确实该升格一下。
主官叫什么好呢?
虽然仍是以军法治民,但指挥使之类的称呼肯定不太合适。
想来想去,只有“侍卫亲军司都点检”最合适了。
没有直接的指挥权,只能“点检”,好像合适……吧。
草原上军士们的欢呼声仍然不绝,邵树德闭上了眼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