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京圈(第2/2 页)
就不愿意理他,就是这么牛逼。
“他们认识我干嘛啊?”
易青说这话有点心虚,事实上《渴望》这部戏前世就是根据王硕的小说改编的,不过眼下这个时候,王硕应该还没动笔写这个小说。
应该不是打算要兴师问罪。
想来无非是觉得一个十八岁的小年轻就折腾出这么一部大戏,觉得新鲜,想要见识见识,要是看着他顺眼呢,就拉拢一下,要是不顺眼呢,就打压一下。
后来京圈的风格也都是这个套路,觉得小燕子不错就拉拢,腻歪逗比教主就各种踩乎。
“还能为什么啊。”冯晓钢说着,抽出一根烟电上,“还不是因为听说你写了个剧本,对你挺感兴趣的,不过说真的,青子,认识认识那帮人,对你没亏吃。”
拉倒吧,能不吃亏嘛。
易青对王硕的了解,虽然仅限于前世看过的一些报道,还有一些“野史”,可王硕其人应该和报道上写的相差不大。
要说讲义气,王硕的确也够意思,就拿冯晓钢来说,他不是大院子弟出身,本来没资格混人家的圈子,可他愿意鞍前马后的侍候,王硕迈不过面子,也乐意提携,不然的话,冯晓钢能顺顺当当的进电视剧制作中心?
可要说他不够意思,在对待冯晓钢的问题上,也的确差点儿意思,后来王硕自己开公司,制作电影,冯晓钢就是马前卒,可归根结底也没落多少好处。
特别是后来冯晓钢打算单干,这里面未尝没有王硕欺人太甚,拿着冯晓钢当白工的原因。
易青的确想要拓展人脉,可他并不认为自己能混进京圈,因为京圈成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院子弟,虽然也接受外来人员,看踏进这个圈子容易,想要在这个圈子站稳脚跟却很难。
远的不说,就说英哒,英哒的家庭背景事实上更为显赫,他老爷子叫英若成,可以不记得这个名字,但一定要记得他的身份,祖母是爱心觉罗氏,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京城戏剧协会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英哒本人演过冯晓钢的电影,他的电视剧有一部还是京圈核心人物王硕给取的名字呢,可谁敢说,他就是京圈一份子了吗?
很明显,他不是。
就因为出身不同,顶多算是个编外,可以借用京圈的资源而已。
英哒这样的出身都打不进核心,易青有自知之明,他就一平头老百姓,凭什么和那些权贵子弟称兄道弟。
“怎么着?不想去啊?”
冯晓钢见易青不说话,有点儿着急,请易青赴宴这可是王硕安排的,他也拍着胸脯保证了,易青要是不去,落了王硕的面子,冯晓钢也不好受。
“我没说不去啊!”
去见见王硕,易青还是挺期待的,毕竟那么有意思的一个人,有机会都不去见见太可惜了,至于是否要深交,看人家的意思,也看易青的心情。
京圈是有人脉,有资源,有钱,可易青差吗?
钱,他是不缺的,银行里躺着两千多万,而且接下来的几年有太多积累资本的机会,抄底东南亚,挖空小日本,能捞钱还能满足民族大义,多好啊!
资源,他现在有京城电视剧制作中心这个平台,李虹赏识他,资源能少得了?
而且貌似李虹的丈夫也是京圈的一员。
还有郑小龙,上次在《渴望》剧组见过,彼此印象都不错。
至于人脉,京城又不是只有京圈这么一个圈子,还有人艺和北影呢。
最重要的是,身为重生者,本身就掌握了其他人不可能拥有的天然优势,凭什么去捧别人的臭脚。
所以,易青的想法很明确,好说好道的,能当朋友最好,真要是在他面前摆什么狗屁优越感,趁早玩儿去,爷没那个心情伺候。
“什么时候,去哪?”
“得嘞!下了班咱们一起过去就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