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平舆之战(第1/4 页)
魏昭武九年春,魏国起三路大军,讨伐楚国。
在魏王赵润制定的战略中,他将楚国划分为「西、中、东」三块,分别由魏将沈彧、司马尚、乐弈三人攻击。
先说「西路战场」,这个战场西起「巫郡」、东至汝南,包括这个方向再往南边的「西郢(江陵)」、黔中、长沙等地,论面积比二十几年的魏国还要大。
在这个战场,魏国的主力便是沈彧、伍忌二人率领的商水军系,而攻略对象,则是平舆君熊琥、西郢君熊焘、泌阳君熊启等楚西熊氏邑君。
而「中路战场」,则是西起「汝南东部」,冬至沛、相,包括这个方向再往南的九江,论面积亦比二十几年前的魏国还要大。
魏军在这个战场的主力,相比较西路战场就杂乱地多,除了以宋郡守司马尚、任城守许历为首的魏国宋地军系外,亦包含卫邵、卫郧、卫振的卫地军队,以及鲁地的季武军等等。
此时的卫国,卫王费早已经主动降格成为魏国的郡国,使魏国得以吞并卫地,也使得卫邵、卫郧、卫振等三名卫国将领,正式成为了魏国的将军。
而在这个战场的敌对方,无疑就是楚国的新晋三天柱、新阳君项培,以及同为三天柱的寿陵君景云。
在魏王赵润的预测中,中路战场的楚军可能是兵力最多的,毕竟,楚国的王都寿郢就在这个战场区域,且这片战场联系楚东与楚西,一旦楚军在这片战场遭受失利,那么无疑就是被魏军分割的局面,因此,楚国在这里部署重兵,倒也不出人意料。
正因为这片战场的楚军人数可能最多,因此魏王赵润写信授意宋郡守司马尚,叫后者徐徐进兵,无需贪功冒进,必要时可以以「故意拖延战机」为目的,拖死新阳君项培与寿陵君景云的军队,让后两者无暇支援西部或者东部。
最后再说「东路战场」,倘若说西部战场的战略目的是「切断楚国与巴国的联系」,而中路战场的战略目的是「吸引楚国主力」,那么东路战场,便是负责‘突袭’的一路魏军。
这路魏军的将领包括乐弈、田耽、田武、屈塍等诸多将领,甚至还有燕绉、李岌二将各自率领的两支水军协助征战,论进攻能力,可能是三路大军中最强劲的一支。
而至于这片战场的攻略对象,那么无疑就是楚东军队以及越国军队了。
总的来说,魏国军队占据绝对有利的优势,只要不出现贪功冒进的变故,楚国实在很难抵挡魏国这三路大军的同时进攻。
而令中原感到震惊的是,这尚且不是魏国的全部兵力,事实上魏国仍有桓王赵宣、燕王赵疆、还有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上党守姜鄙等一干将领率领的军队——这几支军队,主要负责戒严秦国,防止秦国在魏国攻伐楚国的期间对魏国出兵。
先说西路战场,昭武九年二月下旬,魏国宋郡睢阳县的守将桓虎,率先出兵。
睢阳往南,便是固陵邑,即当年固陵君熊吾的封邑,后来成为楚国流放屈氏一族的地方。不过前两年,鉴于屈氏一族试图在「诸国伐魏战役」中再次倒向楚国一方,羯人出身的魏将博西勒便带兵攻陷了这片土地,便将企图倒向楚国的屈氏一族杀了个七七八八,唯有一小部分投降魏国。
不过攻陷固陵邑后,魏国朝廷并没有建设这片土地的打算,原因就在于固陵邑地处魏国宋郡与楚国的边界,如果是他魏国进攻楚国还是楚国进攻他魏国,都很有可能会路经这片土地,因此魏国朝廷也就懒得花费精力在这里做无谓的建设——反正始终是要被摧毁的。
自那以后,固陵邑就成为了睢阳、商水两地与楚国的缓冲地带。
固陵邑再往南,即是汝南。
往前倒推四十几年,汝南是楚国防备魏国、宋国的前线,坐镇这片郡土的邑君,便是现如今魏国皇后芈姜的生父,汝南君熊灏。
当时的汝南郡颇为宽广,兵力亦雄厚,更有甚者,像平舆君熊琥、泌阳君熊启、西郢君熊焘等等楚西的熊氏邑君,包括一部分项氏子弟,他们的父兄,皆是受汝南君熊灏节制,隶属于后者麾下。
但是在楚西与楚东爆发内乱之后,汝南郡就被楚国给拆分了,拆分为平舆、陈、固陵、暘城等若干小郡,并将其赏封给不同的贵族,甚至于,还将这些小郡封赏于偏向楚东的熊氏子弟,比如当年的项城君熊仼,以此来压制像暘城君熊拓、平舆君熊琥等一干与汝南君熊灏亲近的熊氏子弟。
不过这份压制,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被当时的暘城君熊拓击破,而待等熊拓成为楚国的君主后,他试图再次合并汝南郡,不过鉴于叔父汝南君熊灏只有两个女儿而并没有子嗣,且熊拓也不希望再有人继承「汝南君」这个名号,他索性便叫平舆君熊琥治理整个汝南。
自那以后,平舆君熊琥便成为楚西的治理者,并肩负起抗拒魏国的重任。
汝南郡、或者说平舆郡,这片土地的核心重城,便是「陈」与「平舆」,前者有汝南一带的重要河港,在曾经魏楚两国走私、贸易的那些年,陈县的河港主要就是与商水县的河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