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膨胀的合金(第1/2 页)
第837章膨胀的合金
杨东升马上想到了这东西的用处!
前些日子,他们还在为耐受1700度高温,在每分钟上万转的强大离心力下,还能不被甩的跟面条一样的合金发愁。
现在他面前就摆着数以万亿亿吨计,在六千多度高温下依然安然无恙的镍铁合金。
这些合金如果真的像杨东升推测的那样,用处简直太大了。
除了用来造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还能用来制造在苛刻环境下工作的泵的叶轮,比如核反应堆的屏蔽泵。
目前的核反应堆屏蔽泵,制造叶轮的材料是钨合金或贫铀合金。
还有火箭发动机的尾喷管,钻机的钻头等高精尖领域。
杨东升还在资料上看到,中子星是一个在几亿度高温下仍然可以超导的特殊星体,这是真正的高温超导。
现在各国科学家号称的高温超导,其实都指是在零下196度以上,即液氮沸点以上的超导。
最终在融化了一米多的钻石后,沉在了这块巨大钻石的内部。
足以把世界其他国家甩下几个世代!
除了超硬、超耐高温、超导,资料上说,中子星还具有超流动性,超强磁性……
合金被喷出来后,虽然四周的温度降低了,但是反而融化了。
杨东升已经迫不及待弄一块回来试试了。
杨东升捂着额头,苦苦思索了半天,也没有再想出方法来。
好在合金在加热冰川的同时,自己也在逐渐冷却。
这样一来其物理属性,也会逐渐恢复到常压下的数值,从而失去了对抗高温的能力,最后只能被融化掉。
杨东升看向了地下2800公里左右的一块钻石。
但是说实话,除了可控核聚变,地球上基本也用不到几亿度的高温。
更奇怪的是它竟然还膨胀了,由原本的“桌子腿”,膨胀成了“玉米棒子”。
想明白原因,那就根据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两者接触,钻石没有气化。
就在杨东升准备退出三维图的时候,忽然他发现钻石中的合金膨胀程度似乎比上一块小不少。
当时那些喷出的固体肯定是边膨胀,边融化。
杨东升粗略估算了一下,这块镍铁合金大约膨胀了50%。
杨东升再次截取了一段半米长,五厘米厚,宽十厘米的长方体镍铁合金。
这里的温度估计在3000度以上,早就超过了大部分金属、合金的熔点,包括镍铁合金。
这块镍铁合金竟然断成了两截。
再加上位于地下1100多公里深处,四周有庞大的压力,就更加保险了。
这块镍铁合金最终在冰川中,一直下陷了七八米,才平稳了下来。
冰层登时就气化了,接着整块合金就像一块被烧红的碳,放在了猪油上一样,迅速往下陷。
第一,更换冷却介质。
不多久与合金接触的冰川就由直接气化,变为了融化,而且融化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只是跟上一次一样,合金往下沉。
由于在原子核外围运动的电子带有负电,相同的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压力变小后,镍、铁原子也逐渐向常压下的大小恢复。
究其原因,合金被喷出来之后,温度降低的同时,四周的压力也跟着一起变小了。
杨东升可以想象,那边肯定是已经冒着浓重的水蒸气,开锅了。
钻石的沸点虽然只有4827度,比那块合金此时的温度低的多。
在某些钢铁生产大国,比如我们国家,液氮的价格经常才五六百块一吨,还不如超市里卖的矿泉水贵。
虽然地球上的这些镍铁合金,不可能跟中子星上相比,真能在几亿度的高温下超导。
上次合金膨胀了大约50%,都已经看不出原本的形状了。
只是那些金属的形状不规则,杨东升又被地底涌出的固体震撼了,才没有注意到。
杨东升往上找,终于在大约1100公里深处,找到了一块长、宽、高都有十几公里的钻石。
趁合金不再动,杨东升锁定了那块镍铁合金,很快他就又一次失望了——合金还是膨胀了。
他在地核截取了一段长半米,厚五厘米,宽十厘米的长方体镍铁合金,放到了格陵兰岛的万年冰川中。
杨东升把那块膨胀的镍铁合金放到了钻石表面,它就像其他镍铁合金一样,融化在了四周的“海洋”中。
好半天,杨东升才重新抬起头,此时钻石内的浆液翻滚已经停止。
只要能达到室温超导,用来制造核磁共振设备、电磁弹射器、电磁炮、超导储能设备……已经绰绰有余了!
杨东升脑子里忽然一闪,想到了之前在地底深处,看到的那些被喷出来的镍铁合金。
钻石是一种极为抗压的物质,研究表明,即便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