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第1/2 页)
吕武对哪个国家都能玩心理战,独独对上荀军、韩军和范军玩心理战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汉国、范国、荀国和汉国原先就是一个国家的人,互相之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想要创造归属感和向往心态比较有基础。
换作是对楚国、齐国、宋国、鲁国玩心理战?九成九的人连民族是什么都不知道,用什么同一民族来争取基本没有太大作用,还不如谈一谈待遇呢。
其实别说是民族了,连国家的概念都还模糊得很,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后面各战国雄主为了防止黎庶到处乱窜,采取各种设关立卡,诸多看上去挺有意思的事情了。
处在愚昧阶段的黎庶见日子过得不好想跑,一些读过书有能力的人跑到异国或是敌国谋求出路就更容易了。
人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难以用什么方式去阻止,能阻止得了一时,除非是将那人杀了,要不然是阻止不了一世。
所以,建立稷下学宫培养人才的齐国,君臣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留在齐国,跑去了自己的敌人那边各种效力,阻止是有在阻止,杀人来阻止则是极少发生,更多的时候只是眼睁睁看着。
吕武听完了崔杼的汇报,说道:“明日交锋以威逼为主。”
现在荀军的军心已经乱了,汉军采取强势攻击有可能会对荀军造成极为惨重的死伤,却也是逼荀军改换心态要拼命。
毕竟,有些人迟疑着要不要投奔汉军,结果自己死了,父、兄、弟死了,朋友死了,怎么可能还会想着投奔,该是要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报仇啦。
吕武的一句话,不知道要让崔杼死多少脑细胞。这也就是上位者动动嘴,下位者就要各种难受了。
崔杼退下,需要找自己的属官,再喊来一些实际领兵将校,好好合计合计一些,看看能不能商议出实际可行方案。
到后面,孙林父都受到了崔杼的邀请,到了地方听了一阵子才明白在商议什么。
“我或可使原卫人战场倒戈。”孙林父没有大大咧咧说出来,仅仅是小声跟崔杼咬耳朵。
崔杼压着声音,无法掩饰其中的诧异,说道:“今日投奔卫人多也,仍有义士可左右战局?”
对汉国来说,荀军能弃暗投明的都叫义士。
这些“义士”在荀国那边则是绝对的叛徒,还是性质相当恶劣的那种。
孙林父没有半点骄傲,说道:“荀与齐、鲁、曹诸国久战,荀氏之‘士’、‘徒’、‘羡’大批消耗,自是需补以卫人。”
战争肯定会死人,出现了伤亡想要继续打下去就要增兵。所以除非中行吴不利用卫人,要不然有许多卫人得到中行吴的重用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那么,卫人上战场为荀国而战,他们立下了功劳算是功劳吗?中行吴再不愿意也要有功就赏,不然就是国将不国了。
崔杼知道荀军中有不少卫人,就想汉军中有不少秦人,只是真的没有想到已经成为荀国利益既得者的旧卫贵族那么干脆就能反水。
如果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真的会使人感到意外。
崔杼尽管是汉国的国尉,并且已经实际参与了相当多的大小事务,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的人之一。
倒是孙林父因为人生经历较为坎坷的关系,心态完全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以至于看到崔杼那副样子,心里止不住有些酸溜溜的。
崔杼的经历也坎坷只是在决定跟随吕武之后,开始以解朔为榜样,越混越好的同时,人都成为汉国的国尉了,不出意外崔氏怎么也能成为汉国的显赫家族之一。
“如无差错,大汉一年兼荀,两年使各晋归一,绝非难事。”孙林父看上去很有信心的样子。
崔杼除了赞同点头,还能怎么着?
因为他们职位的不同,接触到的政务其实也就不同。作为国尉的崔杼仅仅想到汉国玩命能拉出五六十万大军,着实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使汉国成为霸主。
要知道曾经的晋国出兵最多也就是十五万,牢牢占据中原霸主的地位,还一度成为当世唯一霸主。
汉军的质量并不比晋军低,某方面来说甚至强大许多。曾经的晋军着甲率也就一两成,现在的汉军着甲率可是达到七成之多啊!
翌日。
天还没有亮,各处就开始飘起了炊烟。
而汉军与荀军不约而同地派出人手,先行前往战场各处进行查探。这种动作在以前根本不会有,然而吕武很清楚地知道时代变了,中行吴同样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肯定会防着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东方放亮之后,黎明前去战场侦查的双方斥候各自归回,数量上都有减少,受伤的人也有,说明他们遭遇时发生了厮杀。
汉军这边最先做好了出战的准备,各处的辕门打开,涌出了诸多的人马。
大概是汉军出营后的两刻钟,出营的汉军已经摆开了阵势,荀军那边才慢吞吞有军队出营。
从高空俯视,其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