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攻下龙水屯,一律烧死(第1/3 页)
龙水屯三里外,倒满横七竖八大树的官道上,只留三尺左右的通道供卧龙坳的隋军逃生,数十名士兵早已把火油浇满了大树,当他们看到己方士兵奔逃而至,后面两里之外,又有一名拿着一把木锤的大将率领数百名唐军骑兵紧紧追赶。
负责放火的旅帅奔到前方大喊:“郭校尉,你们从左边走,左边留有通道!”
郭明为首的骑兵闻言,立即放缓速度,一个接着一个冲过了狭窄通道,而这时,郭孝恪已经带兵追到了三百步外。
负责放火的士兵等最后一名已方士兵走过,连忙把备好的滚木堵住了这条狭窄的通道,另外几名士兵点燃了大树的火油,火焰腾空而起,火势迅速将最外面的十几棵大树燃了起来。
郭孝恪这时已经率军杀到,但他们的战马怕火,怎么都不肯向前走了,郭孝恪无计可施,只气得破口大骂。
隋军见大火烧起,便一边退一边搬来大树堵住通道,接着再点火。只是片刻时间,熊熊大火便吞没了长达一里多长的官道,并在大风吹刮下,开始向官道两边蔓延。
过了一会儿,张公瑾率领大军杀到,只见烈火燃烧,汹涌的火焰被风势卷向两边山岭,一树树大树赤焰飞腾,形成几里宽的火海。
这场大火一直烧到中午才渐渐熄灭,山上的大火也因为没有树林而熄灭了,山体给烧成光秃秃一大片,山石爆炸的‘啪啪啪’声不时响起。
“有没有伤亡?”这时侯君集也率一万大军赶到了,他是听说道路被大火阻断,分兵前来察看情况。当他到来之时,只感到热气扑面而来,几百名唐军正用绳索绑住官道上一棵棵烧得漆黑的大树,拖着扔下旁边山谷。
“回大将军,”张公瑾向侯君集禀报道:“我们没有人员伤亡,只是耽误了大半天时间。”
“没有伤亡就好。”侯君集松了一口气,目光望向隐约可见的龙水屯,断定道:“看样子,龙水屯已经失守了,而且对方的兵力不多,所以想出放火烧路的办法,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拖延时间,赶紧清出道路。”
不多时,数百棵被烧得焦黑的的大树都被唐军士兵推下了悬崖。侯君集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三里外的龙水屯,但距离龙水屯还有一里时,郭孝恪指着城头上的大旗喊道:“大将军,那是什么旗?好生古怪。”
“这是杨侗今年才制定的隋朝国旗。”侯君集也看那面迎风飘扬的大旗,分明就是隋朝的国旗。
在这之前,中原王朝尚不存在“民族国家”或“主权”的概念,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历朝历代没有象征民族主权国家的国旗。
古代旌旗多是军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各朝代的军旗均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如绣有“隋”字,便是隋朝军队。另外,统帅和将领常在旗幅上绣自己的姓,以示区别。像秦琼为首的军队打“秦”字旗,罗士信打“罗”字旗。
但是今年,杨侗在杨坚建立大隋的二月初二当天,不仅把隋朝正式定名为大隋帝国,还把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定为国庆节,另外还在将旗、帅旗、大纛、“隋”字军旗之上,增加了一面至高无上的代表大隋帝国的国旗。
大隋的国旗旗面是赤红色,其长与高的比例是3:2,旗面左上方缀有一轮散发九道金光的金色太阳,另有五颗五角金星环拱于金色太阳之右,这既表示天下百姓团结在一个中心,也象征九五至尊,而在形式上也紧凑美观。
由于郭孝恪之前一直在李世民听用,所以第一次看到大隋的国旗,一下子认不出来,而侯君集不单在《半月谈》上看到过关于隋朝国名、国旗方面的文章,还在李靖军中也见过,是以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大将军!”张公瑾深吸一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这支隋军是在给薛万均、李靖拖延时间。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龙水屯。”
侯君集默然点头,心中也暗自着急起来,他们弃守盘石之后,就已经沦为无险可据的丧家之犬,薛万均和李靖没有理由不掩杀而来,偏偏龙水屯此时又被来历不明的隋军占领了,如果不能破关而过,自己这支大军将面临十几万大军围攻的危险。
但着急也没用,现在最紧迫的事情是夺回龙水屯,他向郭孝恪沉声道:“郭孝恪,你负责攻城,你要人给人、要物要物。但黄昏之前必须夺回龙水屯,夺不下,斩!”
“末将遵命。”郭孝恪扔下了木锤,从亲兵手中接过长枪,长枪一挥,数以万计的本部士兵向龙水屯冲去。
他们在火海前等候期间,也意识到龙水屯失守了,所以临时打造了百多架攻城梯,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咚咚咚咚”战鼓声隆隆震响,数千名唐军先锋杀到了关前,但是龙水屯地势稍高,从下向上有一个长约三百余步的斜城,且比较狭窄,容不得大部队前行,唐军鱼贯上行,越来越近,但距离百步时,军队停止了前进。
郭孝恪注视着百步外的关隘,下令道:“先上一千军!”
随着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