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亡国第一百二十天(捉虫)……(第4/4 页)
害,大坝处传来官兵的呼声:“穿了!挖穿了!”
水流从木桶大的空隙里喷薄而出,细小的孔洞承受不住巨大的水压,整个大坝开始龟裂。
苦役们哭嚎着往高处赶,监工的官差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事的严重『性』,拔开跑在自己前边的苦役,没命往岸上跑。
然而伴随着巨大的一声轰响,几乎是动山摇,沈彦之带来的那支骑兵,战马全扬蹄嘶鸣,再不敢前进分毫。
这是万物自然的敬畏。
整个大坝被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洪水汪洋瞬间铺向了下游以及周边低洼带,没来及逃离的苦役和官差在洪水里挣扎哀嚎。
饶是已见过战场的血腥和残酷,再到这洪灾,沈彦之心里还是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苍白和无力感。
他踉跄着下马,跪在了上,着下方奔涌的洪水,五指深深扣进泥里,神痛苦:“阿筝!”
鱼嘴堰大坝一毁,水库的水涌到青州的大渡堰水库,大渡堰蓄不了这么多水,堤坝再被冲毁,就是两个水库的水同时漫灌青州,届时青州成为一片汪洋。
天边的乌云在此时达到了汇聚的顶点,凝成豆大的雨珠砸下来,为这场洪水助势。
沈彦之只觉那雨珠砸在手背生疼,疼他眼眶跟着发涩。
陈钦带着人驾马车逃的大皇抓了回来,“主,何发落此人?”
沈彦之从雨上缓缓站起来,头发和眼皮往下淌着水珠,一双凤目被血气熏通红,他照着大皇脸直接抡拳砸了过去,一拳又一拳,砸大皇脸上青肿交加,鼻梁断了,嘴角破了……直砸大皇满脸是血,他自己紧握的拳头也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才被陈钦拉开。
“主,您冷静些。”陈钦劝道。
雨水冲刷着手上伤口,钻心疼,沈彦之却全无知觉一般。
没人再押着大皇,他跟一滩烂泥似的瘫到了上,两手撑着泥还想爬起来,却被沈彦之一脚踩在后背,又他整张脸踩进了泥泞里。
“你们李家,老小是一窝畜生!杂种!你们就不配活在这世上!”
这场入秋后的暴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益于先前在青州挖的那些蛛网状灌溉沟渠和泄洪的主河渠,从元江上游奔涌来的洪水,并未青州造成多大的损失。
岑道溪未雨绸缪,化解了一场大灾,又有着在徐州的战功,幕僚们提起他哪还敢再轻视,将他传神乎其神,就连秦筝,被夸赞是独具慧眼、善用贤才。
坞城因为一开始就没在保护范围内,良田屋舍被淹了不,好在秦筝听到风声后,就安排城内百姓撤离,人员上没么伤亡。
但一连多日,元江会冲下来株洲百姓的尸体,秦筝怕大量的尸体堆积在水中,会引起疫病,跟楚承稷商量,让董成带着青州的官船,沿江打捞尸首,请云岗寺的高僧做法超度后火化。
从株洲涌来的难,也让将士们搭建了避难棚,在大水中感染风寒发热的和健康的难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许是入秋后天气转凉的原因,风寒发热的难越来越多,沿江一些村落的百姓,也出现了不孩童感染风寒的况。
秦筝有些害怕是她担心的疫病出现了,议事时同臣们提起,大臣没放在心上,言每年入秋,天气转凉偶感风寒是常事。
大家在借着大皇酿成的这场惨祸,不留余力声讨李信,前来投奔楚承稷的势力也越来越多,武将们谏言应借此机会继续北上,一鼓作气夺回汴京。
楚承稷却一反常态没有同意,秦筝本以为他是同自己有一样的隐忧,问了才知,楚承稷担心的是另一层原因。
“今的万兵马,再不是初从两堰山杀下来的五千匪兵,打下几个州府不够军需。养兵花银,底下的百姓也吃饭,府库里的银粮,总先花在刀刃上。”
坞城被淹,无家归的坞城百姓,接下来这一年的吃穿用度,靠他们势力范围内的其他几个州府匀出口粮来。
这时候若北上,等一入冬,还为将士们裁制御寒的冬衣,银更不够花了。
而且天时也不利于他们,从江淮一带组建起来的这支军队,大多是南方人,不习惯北边的严寒,北上后水土不服又感染风寒病倒,若被李信的人马成病猫打,钱粮两空不说,士气打散了才是最难办的。
虽然楚承稷不同意此时发兵的缘由跟秦筝不同,但目的是休养生息,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秦筝楚承稷道:“怀舟,我们多买些『药』材囤起来吧。”
楚承稷问:“赈灾棚那边病患太多,『药』材不够用?”
秦筝摇头,抿了抿道:“现在还够,但我怕再晚些时候就不够了。”
在楚承稷淡薄黑沉的视线里,她神『色』认道:“我担心水患后引起了瘟病。”
www.。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