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宜兰对于洋人的贸易顺差,洋人快没东西卖了(第1/2 页)
宜兰一间新开着小屋内。
“好苦……”泰泰吐了吐舌头,感觉比中药还难喝。
“咖啡都是苦涩的,”郑轩拿来的白砂糖,以及牛奶加着进去,“再试试味道如何?”
泰泰看着陶瓷杯里,棕白色的液体,闻着又有另一股味道,于是在小口啄了一下,“还是有些苦,不过好喝多了,相公,能不能再多一些糖?”
“糖喝多了会蛀牙,也会发胖。”郑轩没有满足她这要求,而是将白砂糖盖住。
“小气!”泰泰多少有些气鼓鼓,只是郁闷了好一会,然后就开始美味地欣赏这咖啡。
白砂糖在明朝就出现了,甚至还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
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
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现在的南洋)。
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郑轩在台南府已经开始办起了榨糖业,并且更进一步提取白砂糖。
在明代技术基础上,添加大豆或者是蛋清等蛋白质去除白霜内部的杂质。
然后继续混水煮沸结晶,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工序,几乎就能得出白砂糖。
虽然在后世,这种技术属于落后产业。但比欧洲使用的蔗糖先进太多,他们的技术含量也极低,如今使用的都是七世纪阿拉伯发明的赤砂糖工艺。
“我能否也来一杯?”唐藏从外面进来,瞧着这新鲜的事物,也坐了下来。
“ofcourse.”郑轩非常骚包的说了一句英文,瞬间就感觉有了这么些味道了,现在还使用上了欧洲烹煮工具。
如今有钱的欧洲,对于吃的方面十分讲究,烹煮咖啡所制造的工具非常繁琐。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书粉基地】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但也可以说是精细,又是磨豆机,又是单独的蒸煮器,煤炉,过滤器,还要用专门的小盒子放置砂糖,显得太过于讲究。
郑轩慢条斯理的磨豆,和后煮沸过滤,再加入糖与牛奶,大约需要一炷香时间。
这些工具,都是贸易区红毛商人撤资时带不走,郑轩就将其购买下来,如今仓库内还有大量红毛的烹饪工具,就连红毛家私也有一大堆。
中国的家私到了欧洲是奢侈品,欧洲的家私到中国也是奢侈品,毕竟物以稀为贵。
虽然有人不赞同,但乾隆老爷子就是这般认为,他可是有一座的西洋馆,专门用于收藏西方的东西。
当然连燧发枪,燧发手枪,也都在里面馆藏并吃些灰尘。
如果英国出华公使马戛尔尼来到东方,那么乾隆老爷子的收藏室里,就会多出地球仪,航海仪,航海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欧洲战列舰模型,线膛燧发枪。
以及欧洲的自然科学书籍,然后就是相同的命运,成为仅供观赏之物。
“这所谓的咖啡,有如此好喝吗?”唐藏好奇的问了一句。
郑轩将烹饪好的咖啡摆在他的面前,“难以辨别他的好坏,它跟茶叶类似,只不过是提神醒脑的饮料罢了,但对于欧洲来说,却是大宗商品之一。”
现在的宜兰开始工业化,对于欧洲的技术依赖也不断削减,如今自己就能制造燧发枪,野战炮,航海望远镜,天文仪,钟表。
这些技术说白一点,依旧处于比相对起步阶段,只需两三年时间就能将它们全部榨干。
特别是在后世,老一辈的科学家钻研这些技术,从无到有花的时间很少超过十年以上。
当然除非技术封锁,不然只要被我们看了一眼,不出几年就能山寨出来,甚至还能做得比他们更好。
不过这也导致了另一种情况,宜兰对于红毛的贸易逐渐减少,而红毛对于宜兰的贸易逐渐增加。
这就会形成一个问题——贸易逆差,宜兰赚的钱多,红毛商人的收入减少。
那么他们就会走高风险的贸易,也就是所谓的鸦片贸易,没有哪个红毛商人想空着船来到东方,然后满载货物回去。
“所以就要购买他们的东西?”唐藏多少有些不解。
“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依赖太小了,他们的商人要是没钱赚肯定不干,说不定会铤而走险走私福寿膏,
与其这般,还不让他们的船装满东西过来这里,至少比福寿膏来的更好不是吗?”郑轩也端起了自己的咖啡,舒舒服服的享受起来。
这咖啡使用的都是南美洲运来的可可豆,若是制糖业发展起来,或许可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