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火器工坊(第1/2 页)
赵铭在海上与郭忠分开时,曾交代过郭忠,将那些红毛夷俘虏带回去后,让他们为金塘岛铸造火器。
郭忠回到金塘岛后,将赵铭的嘱咐转达给了陈明遇和马士鳌,马士鳌便将这二十多个红毛夷,放在兵器工坊,来铸造火枪。
现在明朝的后勤体系早已崩溃,朝廷生产出的兵器,少得可怜,质量堪忧,赵铭在决定以金塘岛为基地后,便准备自己打造兵器。
满清虽是蛮夷,但是兵器衣甲的制造,其实已经超过了明朝。
当然这并不是清军发明了什么新的制造方式,事实上清军甲胄,基本是照搬明朝的制造方才,明军器械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官员腐败,造成器械粗制滥造的结果。
清军难以战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明军的器械不如清军。
八旗兵装备精良,特别是他们的披甲兵,很多都是双层棉甲。
这些甲胄都经过特殊加工,里面衬有铁叶子,不仅刀枪弓箭难伤,还能防住火器的攻击。
明军的火器难以打穿他们棉甲,近战更不是对手,便也难怪打不过八旗。
赵铭要击败八旗兵,就要打造出更为精良的器械,而历史的趋势告诉赵铭,发展火器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明军的鸟铳很难破甲,那便造更为精良的燧发枪。
因此赵铭抓住红毛夷后,才会吩咐郭忠,让这些红毛夷给他铸造火器。
此时,距离俘虏红毛夷,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赵铭很想知道,有红毛夷加入后,他的工坊是否有了进展,有没有造出燧发枪。
赵铭与陈明遇下了山坡,便直接走向山脚下的工坊,那是一排土房子,有着五个高高的烟筒,冒着黑烟。
工坊外,几名士卒手持长矛站立着,看见赵铭一行人立刻行礼。
赵铭摆了摆手,进了工匠作坊,外面是五六十名工匠,正热火朝天的打造腰刀和枪头。
如今太平营装备奇缺,不少人没有衣甲不说,连兵器都没有,只能拿根竹矛。
现在赵铭也算是王师,要是王师以这副面貌,杀入长江,恐怕不仅不能惊吓清军,还会让百姓失望,惹人嘲笑,王师最起码得衣甲鲜明,拿根粪叉子算怎么回事呢?
马士鳌为了装备太平营,其实下了一些功夫,只是岛上资源匮乏,实在造不出那么多兵器。
工坊能够开工,还是因为程璧最近买了些铁锭,才能开始锻造兵器。
在兵器的打造上,工坊也不整什么花里胡哨的兵器,打造最多的就是即经济又实惠的枪头。
这时工坊内,工匠正在忙碌,曾化龙看见赵铭进来,忙走了过来,“将军怎来呢?”
曾化龙四十多岁,并非是登莱巡抚曾化龙,而是江阴城内的一个铁匠,善于铸造兵器,守江阴时,曾打了不少弩箭,帮助义军守城。
赵铭看了眼他,粗手粗脚,身材甚是粗壮,不过目光并不木讷,反而有些精明。
赵铭微笑道:“我来看一看大家伙儿,瞬间瞧一瞧兵器打造的什么样了。”
赵铭看了工坊内一眼,工匠们的热情都很高,他们与太平营的士卒一样,现在都没有任何饷银,全靠着杀虏报仇的一口气,拼命的锤炼兵器。
这让赵铭十分感动,不过赵铭知道,这种无偿劳动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要想工坊有更好的发展,还是要建立一套赏罚制度,把钱给够。
明朝的工匠不好好干,就两个原因,一是心里委屈了,二是,钱赚的少了。
曾化龙行礼道:“工坊刚拿到一些铁锭,现在也就是打造一些腰刀和枪头,东西都在这里。
赵铭看了看,确实没啥好瞧的,于是问道:“那些红毛夷呢?”
曾化龙道:“那些红毛夷都被关在后面的工坊内!”
赵铭遂即道:“带我去看看?”
曾化龙点了点头,侧身道:“将军这边请!”
赵铭跟着曾化龙来到后面一间土屋外,屋门紧闭,外面同样有士卒持矛把手。
“将军,这些红毛夷不服管教,时常袭击我们,所以只能关起来!”曾化龙道。
赵铭问道:“他们造出燧发枪没?”
提到燧发枪,曾化龙来了兴趣,他知道赵铭说的是荷兰人的火枪,忙道:“将军,红毛夷的自生火铳,比我们的鸟铳,真是强了太多,不仅不用点火,而且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赵铭提高声音,“哦~作坊测试过了吗?”
曾化龙道:“我亲自研究过了。我们鸟铳有效射程也就七十步左右,一些弓弩也能射这么远,对射中并没有什么优势。红毛夷的自生火铳,能射六十余丈远,有效射程达百步,五十步内能破甲,性能实在优越。”
赵铭听曾化龙这么说,更加坚定了要造燧发枪的决心,不禁问道:“那些红毛夷造出燧发枪没有?”
曾化龙摇了摇头,“将军,这些红毛夷并不配合,至今没有造出一杆燧发枪。”
赵铭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