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去粮管所换粮食(第1/2 页)
另外沈雁秋也没票,别的东西买不了只好作罢。
就这样,她手里也只剩下两毛二分钱。
她寻思既然各家自己做饭吃,那她就把那十斤粮票去换两斤细面,晚上回去给孩子们改善改善。
两斤面加上水,差不多能活三斤出头的面,如果再做成面条加上汤之类的,起码有四斤。不过要是做馒头或者烙饼,那就只有三斤出头。
沈雁秋狠狠心,决定把十斤粮票都换成粮食带回去。
供销社也有面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质量种类要差一些,所以沈雁秋决定去粮管所换。
粮管所就在供销社后面,隔着一条后街,走几分钟就是。
乡下人一般除非来交公粮或者推着家里的粮食来兑换粮票,平时很少来粮管所。
陈桂枝听说她要换十斤粮票,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她扯了扯沈雁秋的袖子,小声道:“二嫂,你哪里来的粮票啊?”
她不识字,但是看票就知道是啥。
沈雁秋歪头低声道:“家里有个小福娃,啥也不会缺的。”
陈桂枝心里涌上一阵热流,那自己肯定也会有娃娃了?
那边粮管所工作人员接了粮票,看是全国粮票,立刻肃然起敬。
全国粮票,他们在这里都少见,这可是稀罕物啊,出省去哪里都能用呢。
他们态度都好了许多,加上沈雁秋长得俊,自然是服务到位。
“这位大妹子,你换什么样的粮食?”
沈雁秋故意耷拉下眼皮,用软软的怯怯的声音道:“麻烦同志给我换五斤细面,剩下的换成粗粮。只是我们孤儿寡母的,没有劳力推磨,只能换粗粮面,除了小米不要颗粒的。”
她说自己孤儿寡母,对方就会同情,称粮食的时候就会手松一点,不求多给但求不扣。
要知道很多人来换粮食,经常被掌秤的给使坏,收的时候大手一点,出的时候紧张一点,这么一来一去他就能白得不少粮食。
果然,沈雁秋看着那人称粮食的时候称高高的,这是照顾她了。
她也识趣,立刻连声道谢,感激得很。
谁为别人做了好事,不喜欢别人感激呢?
粗粮基本就那几样,高粱、玉米、黄豆、小米等,而实际上玉米、小米这种算半细粮,一斤细面可以换两斤。
而高粱这种可以换至少两斤半,如果换红薯面,那一斤细面可以换三四斤。
红薯煮着吃蒸着吃都可以,晒成地瓜干,磨成这种地瓜面粉,沈雁秋是真的不喜欢吃。
不管怎么做都黑乎乎的,没食欲,而且味道是那种田中带着一点苦涩,甚至还有因为保存导致的发霉味儿。
别提多难吃!
反正这东西肯定是后世的饲料。
她换了五斤细面,剩下的换了玉米面,到时候可以掺起来做杂合面窝窝头。
幸亏成杰给她一条口袋,否则她都没法要两样面粉。
她自己一个布包一个口袋,又花两分钱从粮管所买了个油瓶子,把两斤油都换出来。
她对陈桂枝道:“老太太让自己做饭,就分了我们一些地瓜和地瓜干,实在不够吃的,有这点粮票掺着也能顶顶。”
陈桂枝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二嫂真是厉害,小福娃真是福星!
居然能弄来全国饭票!
沈雁秋只说小北城是福娃,却不说自己粮票怎么来的,而陈桂枝以为沈雁秋捡来的,便也不声张,免得被人知道。
两人回去的时候,陈桂枝问起赵美红,“对了,大嫂呢?”
沈雁秋:“她去买猪肉呢,不知道买了没,我没钱就没买。”
陈桂枝哦了一声,忍不住试探沈雁秋,“二嫂,那个赵海滨咋样?”
沈雁秋:“就那么打眼瞅了一眼,人看着还行,不过跟咱有什么关系呢?弟妹,我觉得你是个好人,我和你说真心话,不管别人咋想的,反正我是不想改嫁。我就守着几个孩子,把他们养大。”
原本陈桂枝觉得沈雁秋要是改嫁,她还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可这会儿沈雁秋说要守着孩子守寡,她又十分不忍。
陈桂枝:“二嫂,你也不用这么想,未来日子长着呢,谁知道咋样?兴许以后就碰上个合适的,帮着你拉扯孩子,也是好事。”
沈雁秋笑了笑,岔开话题,妯娌俩就回家。
到村口的时候也已经日头歪歪地挂在西天,眼瞅就要没下去,冷风呼啸,冷得很了。
她们回到村里的时候,恰好在路口看到赵美红跟人说话。
看到那个男人,沈雁秋顿时身形一僵,随即双眼几乎要冒火,恨不得上去踹死他。
柳泉大队下面有三个村,成品字状排列,相隔不过半里路,所以就划到一个大队。
那男人是东村的一个混子,叫顾海浪,今年差不多十八岁。
顾海浪从小死了爹,寡母把他拉扯大,但是风评不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