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案中之案(第1/2 页)
案中之案
陆炳毫不迟疑,领命而去,临走前甚至都没有跟任何人有过眼神交流。
实际上就算他想交流,也没人会回应他。
黄锦端着那两块玉佩,就像端着自己的脑袋一样,兢兢业业,大气都不肯出。
严嵩当完神探后,也低调的退到一边,表情里满是惶恐、迷惑和痛惜,把一个长辈对晚辈之间发生了不好之事的神态表达的淋漓尽致。
萧风则是一脸关心的看着嘉靖,似乎对这事本身并不太关心,而是更加关心嘉靖的状态。还主动走过去,替无暇多顾的黄锦,给香炉里加了块龙涎香,同时轻声念叨着什么。
那声音很轻,轻到只有离得最近的嘉靖勉强能听见:“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嘉靖微闭的眼睛轻轻睁了睁,嘴里不由自主的重复了一遍。
这两句话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越咀嚼越有味道,他眼睛里竟然带了一层水气。
猛然见看到萧风那一脸的关心,他心里一动:别人都在盘算着这件大事的影响,他却在关心我心里的感受,想来师弟是怕我道心不稳吧。
可师弟那两句诗说的何其透彻?我一心修道,龙不见龙,平时连儿子们的面都不见,人们就觉得我真的毫无父子之情。
我也以为自己道心稳固,不被俗世所累。可真到了这种时候,我却没法完全冷静下来。
不管我喜欢谁多一点,毕竟两个都是我的儿子啊!
嘉靖恐怕不知道,这两句诗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即便被人们视为铁石心肠的代表,她的种种迹象表明,她仍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要儿子理解自己。
嘉靖的铁石心肠比她还要低一个段位,所以以她的心境写出的这句话,嘉靖自然是没有抵抗力的。
嘉靖本打算裕王一到,就狂风暴雨的解决问题。如果真是那样,只怕即使裕王有辩解的机会,嘉靖也未必能听进去。
但此时嘉靖被萧风的一句诗弄得心头一软,自然态度上也就有了些变化。
看着裕王还一副不知所以的懵懂样子,嘉靖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陆炳是不会告诉裕王任何消息的,这一点他绝对信得过。
所以如果此事确实是裕王所为,那演技确实够好的。
眼睛顺着裕王的腰间往下看,腰下赫然垂着一块玉佩,嘉靖心里一松,声音也带出了三分喜悦:“你的玉佩还在啊,拿来给朕看看。”
裕王猛然抬头,诧异的看了嘉靖一眼,又看看站在一旁的景王,声音有些颤抖:“儿臣有罪,儿臣数日前丢失了玉佩,正在抓紧派人找寻。想不到父皇……”
嘉靖心里一凉,语气中带着一种艰涩:“想不到我就知道了,是吗?怎么丢的?何时丢的?说!”
裕王此时确实有些慌了,他被带来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事,陆炳也没告诉他,只是让他不管到宫里遇到什么事,一定要冷静!
这句提醒此时起了些作用,裕王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先不去想这里有什么陷阱。
对事情了解不深时,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实话实说。
“儿臣糊涂,确实不知道丢失的具体时间,但发现丢失是在三日前。七日之前儿臣还曾擦拭过,因此最多就是那四天之内丢失的。至于怎么丢的,儿臣确实不知。”
嘉靖忍着怒气道:“荒唐!你随身携带的玉佩不见了,你都没有发现?夜间就寝时那些伺候你更衣的人都是死人?他们也发现不了?”
此时听起来确实很扯淡,因为玉佩是在腰间通过丝绦彩线打成的络子系上的。玉佩是有重量的,腰间挂着的玉佩不见了,按道理是能感觉到的。
就算裕王粗心,但晚上伺候他更衣的仆人也该发现少了东西。连萧风都对裕王这番说辞有些皱眉了。
“儿臣知道此事匪夷所思。
那系玉佩的络子并未被割断,儿臣发现时,络子上面还有一个形状相同的玉佩,玉质也很好,上面也有‘裕’字,只是没有那天生而成的‘王’字黄纹。
所以儿臣和奴仆们才粗心一直没发现。”
裕王说着,将腰间的玉佩摘下来,黄锦上前用托盘接过,托着往回走,嘉靖站起身,一把抓过那块玉佩。
果然如裕王所说,大小、形状都一样,玉质也很好,只是没有黄纹,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美玉罢了,不足为奇。
玉上的“裕”字也刻的很好,这样的玉佩,如果没有特别的怀疑,只在夜间昏暗的灯光下,确实是不可能看出问题的。
而大白天的时候,裕王固然不会没事总看自己的玉佩,其他人也不敢要求看。
谁敢说:“唉,裕王,过来,让我看看你腰上挂的玉佩,听说是你爹送给你的,让我开开眼!”就是疯子也干不出这事来。
可如果真是被偷了,那这个贼也太扯了。偷走玉佩就偷走了,干嘛还要搭上一块美玉来替换呢?这事听起来就不太可信。
嘉靖坐回椅子上,疲惫的挥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