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超级农业强国小说 > 第170章 你怎么能拒绝(1/3)

第170章 你怎么能拒绝(1/3)(第1/2 页)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学霸从数学建模开始四岁奶娃:大佬狠狠宠晚清神捕蓄谋全世界都怕我们离婚[快穿]首富娘子:夫君要细养谢珩温酒美人成双师尊被当成炉鼎np一剑苍穹大骆第一赘婿我就是仙:开局掉下个小龙女竹马镶青梅野王诱捕器[电竞]洪荒五气玄微仙渺渺仙途穿成四个起点男主前女友我开阴阳茶馆那些年满级大佬掀棺后[快穿]赵绮晴傅西深欲宠成欢:娇妻“潜”入怀

其实,渡边次郎有一句话绝对没有说错,岛国人对大米的热爱,远超人们的想象。

世界上虽然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却没有第二个国家像岛国人那样对它如此钟情到骨子里。

岛国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大米——米饭、寿司、便当、盖浇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米;岛国全国每年都有隆重的的农耕祭祀活动,供奉主管大米的田神、稻荷神;岛国文化中的米文化根深蒂固,就连骂人懒惰都有“米虫”这样的词汇……

“最幸福的是,能每天吃到大米!”这是在一次杂志做的民意调查中,无数岛国人给出的答案。

据说,在岛国,所有不以米饭为结尾的饭局,都是耍流氓。

受大米文化与岛国忧患意识的影响,虽然地少人多,岛国大米却一直保持极高的自给率,虽然这是以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岛国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约占水田面积的60%以上为代价的。

众所周知,岛国农业是精耕细作的东亚农业的典型代表。而岛国一贯变态的工匠精神使得他们样样都喜欢做到极致,大米也不例外,不同的地区根据地理条件育不同品种的大米已经是岛国基本的育种体制。

为了吃上好吃的大米,岛国可以几代人殚精竭虑,穷一生精力培育良种,并各个拿出看家本领伺候自家的稻谷。

因此,在岛国,种不出好米是要被歧视的。

北海道因为水稻成熟期时温度已经很低,出产的稻米一直营养不良。还因为米太难吃被耻笑,被称为“鸟不理米”。

很遗憾,渡边次郎就是来自被人耻笑的北海道。

为了改良本地的稻谷品种,甚至是培育出新的品种,北海道知事渡边次郎已经努力奔波了十年。

奈何十年来,北海道的大米品种改良有所成效,但还是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岛国国内找不到突破口后,渡边次郎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尤其是中国大陆。

虽然渡边次郎不怎么看得起中国的大米,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实也不单纯是看不起中国的大米——岛国人虽然爱大米,但岛国人的爱很专一,只对岛国大米有爱。

在岛国人心目中,岛国米世界第一,天下无双,其他著名的南韩大米、中国东北大米、泰国大米等等,都差得很远,都是不到灾年万不得已不会选择的。

毕竟,撇开地域性的口味不论,岛国大米在世界米圈子,也是赫赫有名的。国际学术界把水稻分为两种:籼稻和粳稻。粳稻的英文直译就是岛国产稻米。

渡边次郎所在的北海道虽然没有知名的大米,但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岛国人对本国大米充满信心和自豪感。

岛国稻米整体优于中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毕竟,岛国已经有了几十年丰富的育种、种植经验,70年代就开始追求稻米的质量;而中国现在才刚从吃饱过渡到吃好。

不过渡边次郎认为,中国稻米有很大的潜力,还在等待被人们发掘。

他觉得自己可以充当这么一个伯乐。

因为岛国大米都属于粳米,也就是寒冷地区生长粳稻出产的米。而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出产的籼米,从来入不了岛国人的法眼——他们也种不了籼米。

所以渡边次郎首先瞄准了中国东北大米。

恰逢春城农博会开展在即,想到在农博会上必然会展出中国国内最优秀的农产品,他就拿到了农博会的邀约,作为一个岛国采购商参加展会。

然后……他对岛国大米的自信和自豪,在碰到仙茗大米时,被击成了碎片。

他在大米的评选上也是非常专业的,品鉴过仙茗大米的光、香、白,还有口感、黏度、甜度,以及吞咽时候的感受后,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基本无可挑剔!

更过分的是,人家还有食疗的作用!

要他说,这仙茗大米已经彻底超出“特a”的等级了。

要知道,在岛国人对米饭的极致要求下,岛国谷物检定协会对全国各地上百种大米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感官实验,每年都选出“大米口感排行榜”。

根据协会标准,大米共分为五个等级:特a、a、a-、b、b-,等级越高,代表米品质越高,也越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仙茗大米明显已经不属于这个等级行列了——它比岛国等级最高的大米还要优秀得多。

这一发现,差点引发了渡边次郎的信仰危机。

天照大神啊,你这是抛弃了你的子民了吗?

……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因为“大米口感排行榜”这种给大米定三六九等的方式,让每个岛国米农都绞尽脑汁提高米的品质。

在最适合种植稻米的岛国东北部,就是整个岛国大米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这里强敌环伺,山形县“艳姫米”、宫城县“一见钟情米

目录
哈利波特之罪恶之书最好的爱情权宦心头朱砂痣史上最强侯爷三国幼麟传时光简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