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逆势而行(2/3)(第1/2 页)
去年年底嘉谷与南开市签订了仙茗大米的种植与加工投资协议,今年仙茗大米的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大约占了全市一半的耕地面积。
依然采取与普诚县的合作模式,政府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社,嘉谷提供稻苗和技术指导,约定回收产品。
嘉谷农业员工也算得上轻车熟路了。
春分过后,他们就将仙茗大米稻苗从普诚县培育基地送至全市十多个规模化种植耕地区,指导合作社社员种植。
而最苦逼的就是齐政了。
他要根据种植地布置多个灵阵,以确保“灵阵”水稻的生长所需。
好想赶快突破至更高的境界,能将灵阵的范围扩大,这样就能一步到位了。
然而急不来,只能含着泪奔波于全市各个种植基地。
等到水稻都种植好之后,已是4月中旬。
此时,非|典疫情已经扩散开来了。
一时间,板蓝根被疯抢,中小学全面停课,人员流动被控制,医务人员奋战在第一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齐政也莫得法子。能力有限,只能确保家人和公司员工的安全健康。
嘉谷员工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嘉谷本身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疫情扩大后影响了人员、资本和货品的流动,饮食业、交通运输、零售业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人们外出消费大幅减少。纵观嘉谷的产品线,仙茗大米还好说,高端猪肉、野禽的销量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清源啤酒才是最惨的。
眼看着就要开始步入旺季了,现在市场却是一片萧条,简直不要太绝望。
清源啤酒过去一年有一个完美的开局。不仅一举称霸了岷省市场,在新开辟的越省和江南省两地也是打得风生水起。年底公司啤酒厂报表出来后,销售收入实现了四亿七千万,这还只是半年的收入。当然,由于并购与营销的投入,事实上是亏损的。
但这对于一家刚起步半年的啤酒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本来今年是要再上一个台阶的,如今,一场疫情打乱了清源啤酒的整个计划。
……
“现在是机会!”赶回总部的清源啤酒负责人何长川对齐政这样说道。
“受非|典影响,现在全国的啤酒消费都处于低谷,难过大家都是难过。”何长川炯炯有神,“但最难过的,还是那些地方中小厂。”
“现在的啤酒行业,已经是一个玩资本、玩战略的时代。行业巨头能凭借体量度过低谷,小玩家就很难熬了。”
“我们清源啤酒在江南省和越省,跟华闰雪花以及百威打得难分难解。这两省的啤酒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家都采取强势介入的方式,用高成本的营销和大投入的渠道来占据终端市场,全面挤压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
“那些本土啤酒企业往往资金实力有限,在恶性竞争环境中,只能败下阵来,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企业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如今再碰上这种外部环境,大洗牌的时刻到了!”
从何长川的话里得知,江南省和越省都是位居全国前三的啤酒消费市场,各大啤酒巨头早已在两省开始了博弈。
清源啤酒就在去年斥资收购了两个当地品牌,撬开了进军两省市场的大门。依靠大手笔的收购和近乎疯狂的营销,清源啤酒在两省加速布局。
“燕啤和青啤也不甘落后,都在两省有所斩获。但最关键的还是资本能力。我们和华闰雪花、百威都可以凭借资本忍受在扩张收购中长期的亏损,而燕啤和青啤一旦出现盈利能力的下降,只得收缩战线,眼睁睁的看着我们三家的收购扩张与长驱直入。”何长川冷静道。
齐政心里暗笑,其实就是看背后有没有金主爸爸呗,有金主爸爸支撑的三家,就有底气蔑视其他两家。
不过齐政也明白了何长川的想法,他就是想趁着这全行业低谷期,逆势扩张,整合并购,减少当地品牌,占据更大的份额。
何长川继续说道:“今年其他啤酒巨头的扩张步伐放缓,我觉得我们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是要抓住这个市场颓废的机会,彻底立足两省市场。”
齐政非常欣赏何长川的这种进攻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做市场的逆行者,是非常难得的思维和胆量。
“你想总公司为清源啤酒做些什么?”齐政开口问道。
何长川精神一振:“最好总公司能拆借一笔资金给清源啤酒用于扩张,因为在这个短暂的低谷期,找银行贷款我怕来不及了。除了收购几家地方啤酒厂外,我还想整合营销渠道。”
“日后我只想保持三层关系即清源啤酒厂家、地区经销商和零售商。这样不仅减少中间分食利润的人数,而且更强的服务力度有助于强化我们的品牌形象。”
“其实我最想学习百威,建立数字分销系统,从而可以掌握每一个零售点每天、每一个包装的销量。这样的话,制定和执行各种市场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