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记仇与敲闷棍(第1/2 页)
张宣淞思想转变后,干脆利落地推动永惠超市与嘉谷集团的合作。
嘉谷集团接手潘华手中的30%的永惠超市股份,成为永惠超市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嘉谷、永惠超市和潘华三方合资成立永嘉社区生鲜超市,嘉谷控股,潘华作为第二大股东,同时担任社区生鲜超市的总经理。
嘉谷体系的冷链物流网络对永惠超市和永嘉社区超市开放,同时嘉谷出动经验丰富的农业管理人员协助两家提升生鲜采购团队的素质,并为两家的发展提供融资;永惠超市和永嘉社区超市既独立运营又共享资源,都将嘉谷集团旗下的产品提升到营销第一序列。
当然,如今的永惠超市还局限于一隅之地,永嘉社区超市更是刚起步,但齐政知道,得到嘉谷体系的雄厚资源扶持,这两家侧重点不同的生鲜超市,会以怎样惊人的速度,像章鱼一样,将触手蔓延至全国各地。
嘉谷集团也由此补全了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上的终端一环,在零售界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大方向确定后,后面的整合工作就交给王昱业负责,齐政则前往首都。
虽然与永惠超市的合作尘埃落定,但齐政可没有忘记众盛资本的窥探。
自己的那位死对头,估计已经盯上了嘉谷。新仇旧恨交织,齐政可不是什么大度的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他决定先给那位天之骄子来一记闷棍。
先知先决的好处就在于,齐政知道众盛资本少东家方荣轩在走上人生巅峰的过程中,创造了多少辉煌“战绩”,提前下手狙击,简直是一打一个准。
国内资本市场水太深,政商交织,齐政可不想在人家的专业领域折腾,免得一不小心落得个被吊打的下场,但从侧面下手,废掉方荣轩的一些机遇,倒是易如反掌。
……
齐政在中关村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应约前来的京东电商的创始人兼ceo刘强栋。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差不多十岁,带着草莽之气却不失精明强干的男人,齐政心里已是波澜不惊。
不管这个男人日后的个人品质引起多大的争议,能从一位草莽英雄,成长为一位商业领袖,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如同其名字一样强悍。
但那些都是日后的事情。
齐政如今拥有的资本,能从各方面碾压这条蛰伏的潜龙,因此明知其日后的成就不凡,齐政亦能淡然视之。
相反,这种淡然的态度,着实给了刘强栋不小的压力。
此时的刘强栋,事业正在处于一个关键转型期,对于一切资本都嗷嗷待哺。
毕业之后的刘强栋,走上了中关村卖碟之路,并且在此路上越走越深,成为当时国内资深的卖碟人士。
然后03年的sars来了。
形势的逼迫,使得他将业务转为线上,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当时只有100多个单品,页面可想而知是非常简陋的——齐政上网看过,跟后世一对比简直是辣眼睛。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尝到了互联网甜头的刘强栋想要把公司线下柜台全部关掉,彻底转型电商。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线下的用户体验不好,而电商的体验远远超过线下,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产品。
而且还有一点,当时经过了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的中国,开始迎来了一波互联网黄金发展期,京东线上业务的增速远远高于线下,刘强栋知道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专注,所以他想全力发展线上业务。
结果这个想法一说,支持的人没几个。
毕竟对于当时的京东来说,他们已经有八九千万的销售额了,已经算不上一家小企业了,按照规划未来可以开几百个门店,业绩再翻个几倍不成问题。
放着眼前的钱不挣,去搞一个未必有前途的电商?以后世的眼光看当然无需犹豫,但在当时,风险其实是很大的。
而且此时线下零售发展也很快速,全国最火的企业其实就是苏宁、国美这样的电器巨头,而他们在忙着干什么呢?全国跑马圈地,快速开店。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早期创业公司创始人“一言堂”的好处了。即使受到很多员工的怀疑和反对,刘强栋还是“独断专行”,决定把线下业务撤掉,全力发展线上电商。
就这样,京东度过了它早期最关键的创业期。不过它真正的大发展,还要等到07年,京东获得了第一笔融资之后。
很多人都以为京东在07年才获得首轮千万美元融资,但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前,刘强栋曾经向国内一家民营企业融资500万元,而这家民营企业给了100万元之后,如今就想撤资,因为京东一直在亏钱。
众盛资本的方荣轩与刘强栋的渊源就是在此时结下的。
方荣轩经朋友介绍,接触了京东电商,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着实不凡,不知道是单纯投资京东这家公司,还是投资刘强栋这个人,总之方荣轩接手了那家民营企业的京东股份。
此后他手中的京东股份价值膨胀了多少倍自不必多说,最关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