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知止而后有定(第1/2 页)
秦至庸被三浦和佐藤“请”到了军营,并且给他戴上了数十近重的脚镣手铐。
就算是叶问,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可见,三浦和佐藤对秦至庸是忌惮到了何种程度。不但如此,而且还安排了一个小队的日本宪兵看守秦至庸。
足足过了三天,秦至庸的体力和精神才恢复了过来。
军营中的一间房间里。
秦至庸盘膝坐在地面上。
他的表情,眼神,都非常平和,可是脑海里的思维,则是在快速运转。
民国时期,是华夏民族,最苦难的时代。
秦至庸学的是历史,书本上,都有介绍。
可是,只有真正到了这个时代,才能体会到,民国时期的气氛和苦难,真的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任何语言描述,在真实的现实面前,都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秦至庸是厨艺大师,是武术宗师,有学问,懂中医。可是他在日本人的枪炮铁蹄之下,都反抗不起波澜。那些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生活在日本人的恐怖压力之下。
但是,华夏没有屈服!
“知止而后有定!”
秦至庸的声音很轻,语气则是非常坚定。他的眼神,逐渐明亮了起来,好像发出了光芒。
民族苦难,民不聊生,但总会被有凤凰磐涅,浴火重生的一天。
当思维运转到了极致的时候,秦至庸好像看到了领袖们带领着华夏百姓反抗日本人的侵略,他好像看到了詹天佑、叶企孙、竺可桢、侯德榜等科学家在欧美求学,受尽了白眼和偏见。可是他们再艰苦,都不忘初心,为了救国,为了华夏的强大,各司其职,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秦至庸现在身陷敌营,带上了手铐脚镣,可是,他觉得,和那些在欧美求学的华夏科学家们相比,自己受这点委屈,真的不算什么。
秦至庸还记得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以前,秦至庸也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不得要领。但是现在秦至庸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点原因。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都受过传统的国学教育,就是所谓的儒家教育。他们生活在苦难年代,为了救国,每个大师,都有着大胸怀,大毅力。
他们以华夏传统文化为根基,驾驭西方的科学知识。换句话说,那些震铄古今的大科学家们,学术大师们,他们不懂武功,可是他们的心境,没有一个人是“定”之境界以下。
只有心“定”了,才能做到废寝忘食,才能忘我地钻研科技学问。并且在学术上,做出惊人的成就,以此来让祖国强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可是,新时代的学生们,则没有了民国时期大师们那种为国为民的情怀。甚至,学校里都不再教传统文化。儒家的修身,就连那些教书的老师都不懂。
自律,克己修身都做不到,还想在学术上做出惊人的成就。简直是痴人说梦。
秦至庸嘴角带着笑意。
他的思想,心境,好像一下子升华了。
“我想,我明白了。”秦至庸说道。
此刻。
秦至庸的思维,变得非常清晰。
感知力提升了数倍,房间里的蚂蚁,蚊子,他闭上眼睛,都能清晰感知到。
“我学习儒家经典,克己修身,磨练心智,每天如履薄冰。”秦至庸说道,“今日,我终于达到了“定”之境界。”
心定了。
秦至庸的心理素质,顿时提升了许多。
精神和身体不一样。只要想通了,悟了,精神境界可以快速提升,没有瓶颈。佛家也有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说法。
可是身体素质不一样。
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循序渐进。
心灵达到了“定”之境界,秦至庸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意识对身体的掌控力再次提高。他只要沉下心来,都可以“听”到身体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心境提高,秦至庸的身体素质也会再次逐渐增强。
秦至庸站起身来,浑身的筋骨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开始练拳。
这一次,秦至庸的拳法,不再柔和,而且至刚至猛。他好像要把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全部发泄出去。
尽管戴着脚镣铁链,但是拳脚挥动,爆发出来的响声,类似音爆,震耳欲聋。
心境的提升,让秦至庸十分的力量,打出了十二分的效果。
………………
三浦和佐藤等人正在军营里开会。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白色的茶缸,里面装有清茶。
嘭,嘭,嘭……
地面,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