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报官(第1/2 页)
白明萱刚好从外面进来,无意间听了个清楚,不由担心起来。
一家之主重病,于情于理都不能不救治,可这一救,家里的银钱就去了大半,或许是家里本就不多的存银少了大半,也可能是照顾一个不知道还能不能好起来的病人让人感到无望。
家里烦闷不安的决不会只有她们两个,其他人可能只是压抑着而已。
突然白明萱想到一件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衙门总不会一点动静也没有吧?
人命关天,虽然衙门一般都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能不管就尽量不管,但要是出了人命,那就是大事了,更何况还是匪徒打死人这样恶劣的事情。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除了村里被打死的人家里办了场简陋的丧事,白明萱竟然没有听到关于这件事的后续消息。
正疑惑着,白明萱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哭喊声,声音越来越大,好像距离越来越近了。
她转身出去一看,果不其然,两个年轻的男人扶着一个老妇,三人挽着白布,一看就是家里刚办了丧事的人,正哭得悲痛,那老妇形容憔悴,边哭泣边向旁人诉说家里遭的难。
老妇又哭又嚎,痛不欲生,两个年轻男人也眼睛通红,听得后面跟随而来的几个女人忍不住同情地抹起了泪。
白明萱看着几人一直走到屋前,拉着王大舅的胳膊又是一阵痛哭,诉说着她有多不容易,家里男人死了就像天塌了一样,最小的孙子还在吃奶,少了个人种田打猎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他。
同时家里遭难的人,王大舅不禁生出了同情,听得一脸苦色,时不时说两句安慰她,但是却无济于事,终于他忍不住安慰道:
“大娘,你家里的难处我们都知道,以后要是遇到什么事了,只要你说一声我们一定帮你!”
大松村大多数人家都姓王,大家同气连枝,彼此之间沾亲带故,互相照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王大舅这么说也不过是强调一遍罢了。
但那老妇一听这话哭声顿时就停了,也不嚎了,低头呜咽了一会儿,才抬起那泪水纵横的脸说道:
“大侄子,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那恶匪嚣张可恶,打伤了这么多人,打死了我家里人,这口气我们实在是咽不下去!我们这多久没出现匪徒了?怎么好端端的就打死了人?这次的事实在不对劲,我们去问那衙役,可那衙门里的人却没个说法!”
王大舅犹豫着说道:“大娘,你是想......”
“对!我们想去县里衙门报官,跟县太爷说出我们的冤屈!大侄子,你们家里也有人被打伤了,这治病也要不少银钱,不是大娘说话难听,你阿爹伤势那么重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腿保住,这口气你咽的下去么?不如我们几家人一起去县里报官!”
王大娘目光坚定地说道。
去报官?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自古以来百姓就对官差衙役有种天然的畏惧,哪怕没做错什么,大家平头老百姓也是不愿意和衙门里的人打交道的,就怕对方看你不顺眼整治你。
王大舅他们也不例外,尽管他们都恨极了那匪徒,恨不得有机会打死对方,可要说去报官还是不太敢的,因此王大舅和身边的王二舅等人脸上都浮现出犹豫之色,没有马上回话。
围过来的人也都被老妇大胆的想法震住了,大家面面相觑,现场一时之间安静下来。
王大娘抹了把眼泪,眼眶通红地望过来,劝说道:
“大侄子,我们有家里人被害的都恨死了那匪徒,也想过要不要找一伙人打过去,但是你也看到了,那匪徒太过厉害,恐怕伤不到他们反倒会害了自己。”
“倒不如我们大家一起去报官让官府派人去剿匪,再不济也能让官府知道有个防备。人越多越好,大侄子你就答应了吧!”
王家外公病重在床不能管事,家里暂时做主的就是王大舅了,此时大家都没说话看着他怎么决定。
这番话似是触动了王大舅,他看了看身边的家里人,见没有人反对,最终还是点了头。
被说动的确实不止王大舅一家,还有好几家都派出了人,这让王大舅心里安稳了一点,人多势众,大家一起也能壮胆,说不定就说动官府了呢。
这事情宜早不宜迟,大家都生怕迟了会生出什么变故来,因此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带上干粮和银钱出发去了桃溪镇,再从桃溪镇去县里。
大松村有见识的老人告诉他们,最好去镇上花钱找个秀才写个诉状递上去,这样才有效。
大家商量后还是觉得这钱不能省,咬咬牙凑钱弄了个诉状,再往县里赶去。
这一去就是好几天,白明萱看着家里其他人担惊受怕也跟着担忧了起来。
前世在教科书上或是电视剧里白明萱看了不少古代衙门欺负老百姓的事,担心去报官的一伙人失败而回或是被以聚众闹事的罪名抓起来。
但是好在最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了几天一伙人一个不少地回来了,但是脸色却并不好看。
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