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万事开头难(四)惠农区(第1/2 页)
115,120,129.单单列出这三个数字,想必已经有人想到了,这是在这个时空历史上八路的“三大主力”。而这三个番号,实际上是老蒋在西安事变之后,借口对东北军进行“整编”,而从东北军处裁撤下来的编制。为了继续上演自己“驱虎吞狼”的拿手好戏,他最终将这三个番号丢给了八路。
而本时空,西向力量得以保存不少的八路得以抽调更多的兵力,在山城堡战役里将胡琴斋打掉了一个旅。在这位嫡系在回到自己的大本营镐京之后,便密电通知老常,自己需要“重建军队”,以维持对于红军的围剿压力。而目标,则直接选了甘南军阀鲁大昌。
当然,明面上的话是这样说的:“甘南地区,民怨颇沸,而我军长居此地,军民和睦,多有士绅活佛请由我军主持公道;况,我军同匪酣战月余,虽战果丰厚却也疲惫力竭,不若暂居甘南,休养生息,也可调停上下矛盾,沟通商贸,促民乐军强。”
真不错,就差一句“岂不美哉”了。
提到这个,老常可就来劲儿了。他很快发电安抚胡,但却暂时叫停了胡过于明目张胆侵吞的举动,“以顾重中央军的清誉为重”。
这可不意味着他拒绝了胡琴斋的要求,很快,鲁大昌升官一级,成为第西安行营高级参议;紧接着,他受命公费出国,前去法兰西进行考察,而其子则进入陆大“深造”,与此同时,坐落于镐京的黄埔分校则分出一拨少壮军人,前往“充实”其编制。不多久,这支在腊口被红军暴揍的部队,便正式换了名头,连鲁某的地盘,也顺便归了胡琴斋所代表的嫡系。
那么,如何防止几年后,鲁某回国,其子毕业之后重新东山再起?这没问题,老常早有对策——将其部队的番号165师给红脑壳!红脑壳势必抓住编制不放,鲁大昌想要拿回军队,就只能前去攻击共军,妙啊!
除去经济、军事和内政,在和军阀内斗的层面,常公是真心好手段!
不过,对于相比历史上多出来的这个番号,八路并没有什么拒绝的想法:再多再少,它也意味着一个认可和身份。对应的,经过讨论,军委决定把这个新多出来的番号交给现在位于惠农的西向r4余部,同时,建立惠农抗日根据地。
暂代师长的徐象谦盼来了中央的林仲丹,安抚了情绪有点激动的战士们。在陕甘边区打通盐池、定边、平罗的通道之后,165师率先完成了变为“八路”的改编,开始在这片区域扎根下来。很快,165师根据中央的安排,开展了首次“大生产运动”,与此同时,开展了第一次思想整风工作,着力休养生息,并且将军队中存在的拿破仑风格彻底改造。
相比满目黄土的延州,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优越多了。
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在此处还很难被冠以“黄色”的名称。在金凤城边,她还是以清澈的模样示人,而自古以来的“塞上江南”之称,也体现了惠农长久以来的农耕历史。不过,当165师的干部战士们开始分解下到各个基层单位,散开成为一个南至金凤以北,北至和硕特旗的大区域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当地的农民们居然还在用着原始的挑水灌溉方式,种的也是旱地。
嗯?这是怎么回事?资料上明明说是这片区域自古以来有着很密集的灌溉水利设施的啊?一脸疑惑的工作队咨询了当地的很多人,最终,在一些老年农民的指引下,他们发现了原因——水道淤塞,闸门损坏,一些较大的沟渠里还被人种上了菜,更有一些水渠已经被占用、破坏。
当地的水利系统早就因为长期的缺乏维护,而丧失作用了!
如果说是延州周围的农民因为军阀征收“特货”,而丧失了哪怕是堆肥这样最基础的农技,从而需要八路去禁毒外加助农教学的话,在“塞上江南”空有完善的水利设施而无法有效利用,或许也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大生产工作的抓手就这样很简单地找到了:修缮水利,恢复这里原本应该有的灌溉系统,让这些旱地重新变成水浇地。既然现在黄河还没有完全解冻,尽量争取完成一部分工作吧!
一时间,惠农根据地里开始了广泛而热火朝天的运动,诸多部队被拆分成各个工作队,深入贺兰山区的各个村庄,开始了下乡工作。他们带领着当地的各族群众,开始趁着春耕前的宝贵时间,说服占用了水渠的人家,疏通淤塞的水道,并将不少早已丧失作用的闸门修缮完毕。
在宣传队和烤馕煎饼的推动下,当地百姓对于修缮水利这件事情热情很高,八路支付粮食作为工钱的方式也很受欢迎,在旧中国,粮食不好买且价格经常波动,而对于此时的多数农民而言,拥有存粮就意味着拥有了可以直观感受到的“风险抵抗能力”。
当然了,作为一支红色队伍,八路也顺带送一些顽固不化的家伙上天。
毕竟愿意合作的,可以合作,不愿意合作的,可以讲讲道理,讲讲真理嘛!
短短几个月,没有和中央当面沟通,他竟然觉得边区有点儿陌生了。徐象谦带着一串问题,赶到了平乐这个黄河渡口边上的小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