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谋杀(第9/10 页)
着写不下去了,就把笔一丢了事,还有几位浙党郎中,眼看这事越闹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声:
“你自己认了吧,不要涉及无辜!”
但总的说来,浙党还是比较识相的,眼看是烂摊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实上报。
上报的同时,刑部还派出两拨人,一拨去找那几位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拨去皇宫,找庞保、刘成。
于是郑贵妃又开始哭了,几十年来的保留剧目,屡试不爽,可这一次,万历却对她说:
“我帮不了你了。”
这是明摆着的,张差招供了,他的那帮外父、姐夫一落网,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监,你还怎么跑?
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于是万历告诉郑贵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能救她,而这个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了解此事。”
还有句更让人难受的话:
“这事我不管,你要亲自去求他。”
郑贵妃又哭了,但这次万历没有理她。
于是不可一世的郑贵妃收起了眼泪,来到了宿敌的寝宫。
事实证明,郑小姐装起孙子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进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说就跪,太子也客气,马上回跪,双方爬起来后,郑贵妃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我真没想过要害你,那都是误会。
太子也不含糊,反应很快,一边做垂泪状(真哭是个技术活),一边说,我明白,这都是外人挑拨,事情是张差自己干的,我不会误会。
然后他叫来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安,让他当即拟文,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即,双方回顾了彼此间长达几十年的传统友谊,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共同进步,事情就此圆满结束。
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史料,其主题意境是,郑贵妃很狡诈,朱常洛很老实,性格合理,叙述自然,所以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我发现了另一段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
开头是相同的,郑贵妃去向万历哭诉,万历说自己没办法,但接下来,事情出现变化——他去找了王皇后。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因为皇后没有帮派,还有威望,找她商量是再合适不过了。
皇后的回答也直截了当:
“此事我也无法,必须找太子面谈。”
很快,老实太子来了,但他给出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此事必有主谋!”
这句话一出来,明神宗脸色就变了,郑贵妃更是激动异常,伸个指头出来,对天大呼:
“如果这事是我干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
这句话说得实在太绝,于是皇帝也吼了一句:
“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
贵妃发火了,皇帝也发火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浇灭了所有人的激情:
“我看,这件事情就是张差自己干的。”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虽然几秒钟之前,他还曾信誓旦旦地要求追查幕后真凶。
于是大家都满意了,为彻底平息事端,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先生终于露面了。他召来了内阁大臣、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孙,当众训话,大致意思是:
自己和太子关系很好,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少来瞎搅和,此案是张差所为,把他干掉了事,就此定案,谁都别再折腾。
太子的表现也很好,当众抒发父子深情,给这出闹剧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十几天后,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就杀人灭口而言,干得也还算相当利落。
轰动天下的疯子袭击太子事件就此结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
梃击是一起复杂的政治案件,争议极大,有很多疑点,包括幕后主使人的真实身份。
因为郑贵妃要想刺杀太子,就算找不到绝顶高手,到天桥附近找个把卖狗皮膏药的,应该也不是问题,选来选去就找了个张差,啥功夫没有,还养了他三年。这且不论,动手时连把菜刀都没有,拿根木棍闯进宫,就想打死太子,相当无聊。
所以有些人认为,梃击案是朝廷某些党派所为,希望混水摸鱼,借机闹事,甚至有人推测此事与太子有关。因为这事过于扯淡,郑贵妃不傻,绝不会这么干。
但我的看法是,这事是郑贵妃干的,因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对于梃击案,许多史书的评价大都千篇一律,郑贵妃狡猾,万历昏庸,太子老实,最后老实的太子在正义的东林官员支持下,战胜了狡猾的郑贵妃。
这都是蒙人的。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郑贵妃是个蠢人,万历老奸巨滑,太子也相当会来事,而东林官员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单纯。
所以事实的真相应该是,一个蠢人办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