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不同的电影评价(第1/2 页)
周六,《大侦探》狂揽7000万票房。
吴森从演员转型导演的处女作便收获成功,可谓是春风得意,各种采访都是笑意盈盈。毕竟才上映两天就收获一亿多票房,再有几天就能把制作成本全部收回来了。
这次可不跟以前拿固定片酬一样,要知道这部电影他可是出资过半,票房越多他赚得就越多,所以他现在铆足了劲儿,呼朋唤友地做宣传。
虽然周末的票房情况还没统计出来,不过据远程影视在几个大城市热门影院的摸底情况来看,上座率还是很高的,估计周末单日票房还会再创新高。
各家媒体也是纷纷报道,虽然褒贬不一,但声势算是炒起来了。
时间就这样来到周一,《当幸福来敲门》终于正式上映,虽然没有《大侦探》那样声势浩大,不过好歹也是3500万宣发资金砸下去了,还是有一定热度的。
“诶,雅雅,等会下班去看电影呗。”趁上司没在办公室,刘敏小声地跟旁边的同事说话。
张雅也小声回答:“好啊,看什么电影啊?”
“最近不是有两部电影很火嘛,《大侦探》和《当幸福来敲门》,你随便选一部吧。”
“行,我先看看,选好跟你说。”
张雅环顾一圈办公室,见上司还没回来,于是低头拿出手机点开了豆瓣。
她可是资深豆瓣用户了,平时看电影都是在这上面选的,这次也准备先看一下豆瓣上的影评,再决定等会要看哪部电影。
先是搜索了“大侦探”,霍,影评还真不少。
张雅随便点开一篇。
标题“搞笑是评价喜剧的最高标准”。
“或许是吴森和他的明星朋友们三天两头的密集宣传,加上年末这样一个尴尬的档期,我之前并没有对《大侦探》有过多的期待,甚至还有一点反感。”
“直到朋友对我一番安利后,我才决定踏进电影院一看究竟。没想到看完整部电影,我对它彻底改观了。现在我觉得《大侦探》是电影市场几个月以来的最大惊喜,它6点几的评分被严重低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剧片都在追求笑中带泪。就是既要让观众爆笑,又要让观众感动。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想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推动观众达到这种情绪,很难。所以大部分打出这句宣传语的电影两个标准都没做到,沦为了笑话。”
“而《大侦探》则是老老实实地做了一部纯粹的喜剧,导演兼主演吴森拉来一帮圈内好友,让这些明星都以真实身份出镜,用各种方式去调侃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标签、符号、梗、金句,于是整部电影惊喜与笑料不断。”
“当然,《大侦探》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有很多缺点,比如剧情有些段子化,搞笑的方式也有些做作,镜头语言的应用还很初级等等。但请不要忘了它是一部喜剧片,而它也确实做到让观众笑了。”
“整场电影看下来,影院内的笑声不断,我认为,这就是对一部喜剧片的最高评价。”
整篇看下来,评价还可以,打分也是8分。
不过一家之言不可全信,张雅又点开下面一篇明显持反对观点的影评。
标题是“电影不是这样拍的。”。
“在看之前,朋友们对这部电影多有好评,于是我是抱着走进电影院的。没想到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整部电影剧情就跟玩一样,明明上一幕主角还以为自己沾染上了凶杀案,结果下一幕他就跟女人泳池调情去了,玩呢?然后各种明星生硬地卖情怀、玩梗,看得我简直要尴尬死了。”
“再来说说《大侦探》的拍摄手法,吴森你转型好歹也要做做功课吧。整部电影,画面扁平,打光、布景、镜头运动、道具都很含糊,也没有一点场面调度设计。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初学者,甚至没入门的人拍出来的,你这导演当得也太草率了吧。”
“还有通篇可见的广告植入,做作的笑点,低俗的泳池戏份等等等等,缺点太多了。总之,我不怎么推荐观众看这部电影。”
这篇影评的评分是4分。
张雅又往下翻翻,有的人说《大侦探》搞笑、明星多,有的人说无聊、尴尬,评价两极分化褒贬不一,而电影总的评分才6.5。
6.5分,这么低?
那再看看《当幸福来敲门》吧。
张雅点开搜索栏,输入“当幸福来敲门”,点击搜索。
电影评分9.3。
张雅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等等,9.3分?
她眨眨眼睛,还真不是眼睛看花了,确实就是9.3分。
这也太高了,这分数足够排进豆瓣电影总榜单前50了吧?
虽然张雅明白这其中有刚刚上映评分偏高的原因,但这个分数还是把她惊讶到了。
不会是刷的吧?
带着这种疑问,她点开电影的影评区。
瞬间,一页的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