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动作(第2/3 页)
少官方媒体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在资讯这样发达的今天,又有马宁有意无意的“泄露”出来的一些关键信息。
“海盾将建设世界首个深水工厂”这样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走进了国际媒体的视线当中。
欧洲、美洲的一些科技公司、材料公司、重工业集团,纷纷因为这个消息再次提高了对海盾的关注度。
他们此刻不仅在猜海盾到底是怎样打开科学的宝藏,获取了这么多的尖端技术,还在思考着如何能够跟海盾搭上线,以便分上一杯羹。
这众多的企业当中,有些已经对海盾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在新能源这个项目当中角逐失利。
所以,在现在,他们就想着从另一方面抓住先机,不能再让机会从指间溜走。
不过,马宁很快就切断了他们的幻想,告诉这些人,海底工厂的建设方案和施工材料绝不外泄,只为海盾独家所有。
当然,为了缓解华夏的住房压力,海盾会考虑在非航道水域建设民用水下住宅,以高效利用空间资源!
这样的新提法,让原本高枕无忧的房地产商如遭重击。
他们的眼光都不赖,自然能够大致的看透一些海盾的布局。
现在,马宁拥有了在海面上建立浮岛基地的能力,还拥有支线航空的构建能力和相关授权。
如果让他把水下建筑这件事儿再搞起来,到时候那些愿意住高楼的民众接受了新事物,去住水下房屋了,那他们吹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要彻底黄摊了。
可是,他们想到了未来可能会受到的狙击,但却没有任何的破局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现在赶紧清库存,以防马宁这货说到做到,最后让他们输得太惨。
在马宁发布了相关的消息之后,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在网路上表示支持,说马宁如果建成了水下住宅,那在售价持平的情况下,自己一定会首先选择水下住宅的!
这样的声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渐渐形成了规模。
本来,马宁说这种水下建筑技术运用到民用行业,只是一时口快随便说说的。
但是一看网上呼声这么高,他也是忍不住心动了。
再一想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和住宅相结合,完全不用让那些住海底的人担心什么出行的问题。
这下子,他忽然就觉得开发海洋房地产,似乎也是一件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事儿也就只能当个副业做做。
为了不让网上的热情削减,马宁也是给出了很明确的回应,表示等解决了工厂的问题之后,会适当将基建资源往普通住宅这方面偏移一些。
虽然说建设海底建筑对现在的马宁来说不是问题,但是要是用来住人,那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比如采光和通风,那就是一个大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对马宁如今的科研水平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岛上的各个生产线上,所以暂时是顾不到这边了。
当马宁用自身的优势再度掀起舆论风潮的时候,马宁也在海盾的官网上更新并置顶了一条新信息。
这条信息是一则招聘启事。
上面简明的介绍了因为海盾科技发展的需要,特向全球招募各行业科研人才,待遇给的那是要多优厚有多优厚。
除了这则招聘启事之外,马宁还向华夏各界发了一份通知,告知他们,海盾这边将会定期举办新科研人才培训班,向同学们讲述海盾的相关科研心得。
这就是马宁的反哺计划,他准备让核心里面的技术通过更广的范围延伸到华夏的各个领域。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到时候华夏的整体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一些基本东西的生产,也就不用再占着海底工厂宝贵的生产线了。
这样的决定也是获得了核心成员盖亚和数位大师的赞同,盖亚甚至表示,这才是泰坦核心真正的意义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马宁的信息一出,很快就获得了多方的回应。
一些科研单位很快开始跟海盾联系,询问相关的课题涉及范围,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能从中获益。
马宁自然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人来管理,由凌数牵头,在海盾成立了科研授课团,整合海盾所有的科研力量,来保证相关技术知识的审查、消化和传播。
这件事儿落实起来很快,毕竟海盾本身就有这方面的设置,现在只不过是把实施对象和规模都给扩大了而已。
马宁最关心的还是海盾能不能从国外吸引更多有水平的专家过来。
这个事情在十一月下旬的时候,就获得了答案。
经过层层审查,再加上海盾几个大师的考验,马宁新得到了几个在航空航天、医学、化学方面的十来个专家级人物。
这些人并非纯粹为财而来,他们之所以跳到海盾,也是想见识一下海盾的科技潜力到底在哪里。
海盾的科研潜力自然不用怀疑,这几个专家并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