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子美(第1/1 页)
红拳,左穆耳中甚为熟悉,那些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拳种。
但具体他毕竟不是搏击专业出生,了解甚少。
历史上,红拳成型于春秋时期,到秦,已成为武技主流。
后世更是出了不少流派,宋太祖受陈抟老祖传授的便是红拳,并根据红拳演绎出太祖长拳。
而红拳更是形意结合的最有代表性的拳种,从一定程度上讲,红拳是华夏拳术的鼻祖。
唐朝的“唐手”、“李白十五好剑术”、郭子仪等名将都修习此拳。
因为唐都为长安,所以后世红拳流派陕西名家辈出。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也出自红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子无此时的一个命名,便成了后世拳术的总经。
但此时子无的红拳还仅仅限于肢体动作上,后经年跟随左穆、医和,学习了吐呐之功,最终形成了形意合一的红拳体系。
后世有人诠释红拳,因为耍的红火便叫红拳,寓意美好等等传言,其实实属误传误听。
如果红火的话,那个拳术不热闹?
关键“红”字在先秦时期多指女工,而非色彩,所以后世也有女红一说。
后世逐渐有了红火一说,也是纺织业不断发展,小型手工业大量兴起,“红”多了起来,才有了红火一说。
而子无与左穆相遇之地“红山”,便是一个以养蚕织布女工为主的地方;而山林起伏延绵,桑树也多生于山丘,故而得名红山。
而子无从左穆那次与残足搏击时贴身攻击,更是让他悟出贴身攻击之术。
后世有一名家,深得此要领,自创一个流派。
在左穆看来,拳术无非就两个方式,一个是进攻,一个是防守,此时见祝聃收拳;
左穆微微一笑说:汝之武技颇有造诣,但多流于形式,往往忽略了武的要害所在。
祝聃此时听左穆如此说,那滑溜的眼珠不用转,也知道这是个绝好机会。
躬身便拜说:请公子大人教吾。
左穆左右也赶上这么一出,便简单的说了几个要义:武之要义在于“攻”“守”,攻身体无外乎肘、拳、掌、指、腿、膝、脚,故而我等只需注意攻击身体不同部位之时,该用不同攻击方式。而非一味追求一种攻击手法,那对于对手而言,是最容易判断和想到的。所以攻击的手法,也是为了让对手想不到你的攻击目标和方式。守,对于身体而言,只有两处,一便是腿脚,你的移动速度够不够迅捷,躲闪够不够合理;又一便是手臂,臂膀是最能抗击打所在,故而向敌人卖出破绽时,亦以手臂为盾;凡此论者,谨记攻守一体,攻即守、守即攻也。反复练习,终有所成。
而后世拳术中,很多手法、掌法、指法招式繁多,看着眼花缭乱,很多人不解,多用于表演。
实际是攻击喉咙及以上(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