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田月桑时(四)(第3/9 页)
告之了陆家。
陆七老爷却表示不会处理那些田产,只留给沈瑞发落,受罚丢面子陆家都认——连世交、姻亲、心腹家的田都不放过,方显得沈大人公正无私。
虽说山东陆家是靠着沈瑞才更上一层楼的,但陆七老爷能做到这个份儿上,沈瑞还是领情的。
至于韩家,他们这支原是太祖时自山西迁来的,几经灾荒战乱,韩家族人也不多了。
成化年间韩大老爷的曾祖父发了笔横财,曾回过山西老家寻根,只是已找不到当初族人,因着手中有钱,略一运作,便与当地最大的一支韩姓家族连了宗。
这韩姓家族子弟中倒颇有几个读书好的,几代下来,也出了过二三进士,七八举人。
如今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韩逵就出自这个家族,年纪比韩大老爷大不了几岁,但论辈分,则是韩大老爷的叔父。
自韩逵来了山东,韩家便是孝敬不断,坐实了这亲戚。
只是韩家不如魏家那般招摇,又是做酒楼的,进门都是客,便与各家关系都不错,没有什么仗势欺人的。
若说仗势,也不过是登州府再没有敢在他们酒楼赊账不还罢了。
之所以要同样先清丈韩家的,也是因着他家有布政使司的关系。
只要魏家、韩家都被清查了,不说登州府,至少蓬莱县再无能仗势梗脖子的家族了,清丈田亩也就能顺利推行下去了。
不过既然韩家早早投诚,又卖力的递送各家消息,沈瑞便也先与他们招呼一声。
实际上韩家也不会损失太大,他家虽是登州的老户了,但买的地也不多。
他家除了主要经营酒楼外,也是养船,只不过不是陆家那样的海贸商船,而是养的二十多条大小渔船,海货也是极大一笔进项。
听陆十六郎如是说,沈瑞点头道:“他家是好的。你也去告诉他们,各地八仙车行驿站客栈,还得他们多帮衬。”
这便是同意韩家入股八仙客栈,甚至要与韩家共建客栈了,待登州开埠,必将有大批客商云集,客栈也必然日进斗金。
且八仙车行又是什么背景?这样的好事儿韩家求都求不来的。
陆十六郎笑道:“那俺可要缓缓说出来,别叫韩家老太爷欢喜得厥过去。”
众人一时都笑了起来。
沈瑞笑道:“你且缓缓说,别真吓着老人家,日后,渔获这块,怕是还要韩家出力呢。”
陆十六郎一怔,随后佯作叹气道:“大人如此关照便是我家都嫉妒了。”
“这可真是得了便宜卖乖。”田顺因跟陆十六郎熟了,开起玩笑来是半点儿忌讳也无,什么都敢说,因拍着他肩膀打趣道:“若这般说,渔船归你们家,商船归他们家,你可乐意?”
陆十六郎便忙作出作揖求饶的样子,又惹得众人哄笑不止。
山东海产颇丰,渔课(渔税)不少,登州便是需缴纳海鱼八千斤、蛤粉五十七斤四两、昆布六斤十四两四钱、海漂硝二斤、杂翎八万九千二百九十八根。
渔课按所征之物可分为本色和折色两类,客体原是征收鱼油、鱼鳔、翎毛,后来便视官府的需要改折其他实物征收,多为金银钞,弘治年间两税赋税中就征收鱼课米,并将其划归在秋粮项下。
这二年山东灾荒,渔课是部分减免,如海鱼,原是要折成金银缴税的,现下全免,算是让百姓果腹。而昆布、海漂硝这类药材,还是要如数上缴的。
沈瑞原就翻看过一些前人的杂记、游记,来了登州后,又看过从前的府志、县志,晓得海产丰富,不乏名贵品种。鲍鱼海参不必提了,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还提到了嘉骐鱼,便是真鲷了。
相对于开发登州农业,沈瑞对于开发登州渔业的信心更足。
科学捕捞之外,他还希望能做到科学养殖。
海鱼不好运输,总可丰富百姓餐桌,除了高端的海参鲍鱼瑶柱可制成干货运输出去的,低端的海带海藻也同样可以干制,更有虾皮、蚬子干……海洋就是登州最大的宝藏啊。
当然,有好的产品,也要能运得出去才行。
多山的登州还面临着一个难题,便是陆路运输。
便是开海,有些物资也要东西运得进来、运得出去才行。
要想富,先修路。实在是至理名言。
“……春耕时节,不宜抽调太多劳力徭役,但是想要尽快开海,这陆运也一定要跟上,既有灾民需要赈济,还当以工代赈,将驿路和主要干道修上一修。”
登州受灾情况虽没济南府严重,却也不是没有灾民了,亦不是没有流民逃难到此地,加上有魏员外这种人从中搅合谋利,没有田地可依靠的城中底层百姓也过着苦日子。
无论是城内建设,还是城外修路,只要官府管饭,无论流民还是百姓定是一百个乐意的。
沈瑞看着陈师爷在简单的地图上比划着,同大小于师爷商量着规划路线,心下叹气,这地图,也得再画详细些。
修路总要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