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典(一)(第1/2 页)
秋高气爽,本应是热闹的丰收季节,延都城有那么一丝凝重。
在这时,延川郡再次迎来一件大事,将本来丰收带来喜悦,冲的一干二净。
延都的城北,下午一家茶馆里,几个茶客玩着麻将。
话说,延川麻将在这个世界却很成熟,是平时一大娱乐活动。
“哎,你们听说没有?”一个茶客说着:“延都府出大事了!”
“延都府?不是才被大帅占领了?这次又出了啥事?”还有一个茶客正在喝茶,听了这话,扑哧一下。
一直半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的一个老茶客听了,坐了起来,说着:“你还不知道?大帅要称王,这行为,怕是有大祸啊!”
“大祸?我看未必,能安定下来,未必不是我们延川郡的福气……”
这时,一个读书人听的很不舒服,怒的说着:“可是私自称王,就是谋反,帝国必发兵平叛。”
这时,一个中年人,长着小眼睛,听了这话,不屑的一笑,说着:“朝廷?现在帝国叛乱四起,已经没有兵力派来讨伐,发兵也不一定打的过,你看大帅三千步兵大破宇文述三万铁骑,更何况有十万精兵,现在已经管不到我们延川郡?”
这时,店主跑来说着:“哎呀,各位客官,别说了,这等事,不是我们说的,对了,张二,这里炭火使完了,你顺便买些回来。”
张二起身大声说着:“知道了,我这就去!”
龙阁城谢府,这时又有着丝丝秋雨。
谢琰与其子谢玄却不胜悲事,走在了空荡荡的宅中,就想起了过往的盛况。
到了后花园,只见这时叶子大部分枯黄了,偶然有几只小鸟还在飞着啾啾而鸣,雨下的细,显得院子幽暗。
到了后面,一块卧虎石映入谢琰视线,他触电一样身上一颤,终于不再走了,到了亭子里坐了下来。
“父亲,你也别伤心了,现在只是从龙阁城搬到延都城,兵劫也过去,就是大福。”谢玄叹了口气,说着:“再说大帅,并没有剥夺我们谢家对龙阁城的控制。”
顿了一顿,又说着:“父亲,现在人事物非,想抢夺谢家离去而留下的权力空白,不计其数人填充上来……不如我们暗中控制......”
“糊涂,也许大帅不说,但心里就是不快,现在大帅马上就要称王,以后称帝未可知道……你这不快,不就是日后的祸根吗?积少成多,这些事多干了,再多的福气都要没有了。”
谢琰呵斥的说,话还没有说完,谢玄就如醍醐灌顶一样明白了。
谢玄回过神来,说着:“受教了,父亲说的是!”
两人正说着,听雨点转密,啪啦的打下来,谢玄又问着:“大帅这次称王,是不是匆忙了点?”
“时机匆忙,如果没有苍莽龙的大军入侵边境。大帅也不会这样草率称王,如今诸将还有他自己需要一个名份,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延川和别的地方不同。”
“别的地方,四通八达,失了大义名分,就给人口舌,诸军围攻,因此不得不尊大义,但是延川封闭,只要占了优势,朝廷就干预不了。”
“现在大帅称王,因地制宜的来说,却是极妙,有此名分,才能早早统一延川郡,曰后才能出延川争夺天下,若是现在不定名分,到那时,就迟了。”谢琰说着。
谢玄听了,点了点头。
泰元仪、张秋之等随军文官应命,都进了一处巨大的书房,见到了杨奇,都行大礼。
杨奇这时穿了一件宽袖长袍,顶上戴着一顶金冠,见两人进来,显得很随和,适意站起来走动几步,打量着说着:“都很精神嘛,听说你们都很辛苦,处理政务到深夜才休息。”
泰元仪和张秋之见杨奇神态从容亲切,不由都心中松了口气,说着:“大帅,臣等都年轻,不碍事,为报效大帅,这点苦不算什么。”
“还是要注意。”杨奇一笑,没有立刻上座,从案上抽出拆出的几封折子,递给他们,说着:“你们看看。”
态度一如以前,两人彻底放心了,取了折子看了,一看,就变色:“这等狂徒!”
这些折子是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上书,对杨奇自称王的事,或者劝说,或者大骂。
杨奇却回到座位上,心平气和的端茶一啜,说着:“也没有什么,他们说的都是君臣之道,都是正理,只是却不知时务,不知天命,不必多理。”
杨奇要自称王时,就已料到,这延川郡必有些人不满。
再怎么样动荡,大洪三百多年,效忠皇帝的人总是有,自称王,欲将延川郡一统,在有些人眼中,自然和造反无异。
随声附和者,不过是些墙头草,只要自己事业蒸蒸曰上,治理有术,这些质疑声,自会渐渐消逝。
张秋之定了定神,也知道这次称王,惊讶者有之,赞叹者有之,唾弃者有之,欲前来投奔者有之,但是还是说着:“大帅,这些议论,不可不理,若是给人串通了,形成了声势,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