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予弗取-第五更(第1/2 页)
“我志愿加入……”
“我志愿加入……”
昏暗的灯光下,程刚站在一面崭新的红旗面前,李润石作为介绍人侧立一旁,左右两边则是伍翔宇和王凯。
回顾几十年来党的发展,誓词其实也一直发生着变化,最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像现代那般,有一个统一格式。
比如当初到了槿甘山,李润石主持新党员入党时,就是自己拟定的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之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建国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而对誓词进行一定的修改。
比如当前时期誓词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阶级斗争和对党忠诚。
一方面,土共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来观察和分析夏国的问题,此理论被誓词普遍吸收,成为重要特色之一。
另一方面,大革命失败后,党员数量锐减,党组织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内一些意志不坚定分子在白色恐怖下背叛革命,给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党组织尤其重视党员的忠诚问题。
因此“永不叛党”便成为党员入党之初的基本承诺,而且还是作为一条铁的纪律,自从拟定之日起被各个时期沿用,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成为誓词的核心内容。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对于程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程刚举办的仪式。
首发网址m.vip
简短而朴素,却又具备着非凡的意义。
仪式之后,大家也没有就此停下来的打算,此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前半夜刚刚解决了历史脉络问题,但未来要怎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在这方面,程刚自然是没有多少插嘴的机会,而且他也肯定不会随意干涉三位的决定,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被咨询者,在大家对部分历史细节不甚明了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另外,程刚提供的情报是一方面,但是因为历史的变动,这些信息自然不可能完全采信,而必须要选择性地参考。
所以大家同样看重的,其实还有程刚所能拿出的物资,毕竟这不仅大量份足,而且还比无需考虑运输问题,对于什么都缺又亟待发育的根据地来说,实在是太过诱人了。
甚至可以说,大家之所以对程刚如此“另眼相看”,到底是因为情报还是因为物资,大概后者的占比还要更大一些。
所以李润石在知道程刚过去两年运来的物资总量时,便下意识地发出了这般感慨:“十万吨,哈,虽然之前大概了解过你的情况,却没想到还是小看咯。
这么看来,红军能够发展到这个地步,你这个程主任可是居功至伟啊。”
对此,即便程刚再如何谦虚,另外两位也同样是类似的想法,毕竟他们都非常清楚,土共几乎所有的根据都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想要购进物资可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都不用说封锁问题,事实上以目前根据地的范围之大,常凯申要彻底封锁住,那也得等他站稳了全国领袖的位置再说。
单就一个运输成本就足以把根据地的经济拉垮,无论是指望苏联也好,指望洋人也罢,他们都不可能像程刚一样大批量地运来商品。
简单来说,在国外势力眼中,红军所处的地位和一般叛匪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苏联眼里,即将占据大义,又曾有一定合作基础的常凯申,可能还更要吃香一些,就更不用说其他西方国家了。
当然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绞死资本家的绳子,资本家自己会卖给我们的,但红军根据地到底能拿出多少利益出来,这还是个未知数。
除了矿产、粮食、手工业品之外,这些山区能够提供的商品实在是太少了,这点李润石就深有感触,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工业,生产出的工业品马上就被内部消耗一空,那还挤得出来向外出口。
更何况也不要把那些资本家想象成傻白甜,现在的世界可是还奉行着弱肉强食的规则。
至于夏国更是被视为殖民地般的存在,在红军完全亮出獠牙,通过血与火证明自己实力之前,谁会真的鸟这群钻山沟的“匪徒”。
而且若是红军确实掌握了大家垂涎的物资,那为什么不直接鼓动大军前来占领争夺呢。
历史上常凯申发动的围剿作战,其中恰好就有德国人的影子,不仅提供武器装备,甚至还派出将领参谋前来指导。
先不论这般效果到底如何,至少苏区沦陷后,靠着军备采购和钨矿交易,德国人可是占了笔大大的便宜。
论买办,谁能比得过常凯申背后的江浙财团,帝国主义不去支持买办,反而跑过来援助尚在襁褓中的gc主义者,莫不是脑子进水了,还是马克思附体咯。
直接些说,无论是李润石,还是伍翔宇和王凯,他们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一点,除了程刚之外,不可能会有其他任何一个势力愿意过来做着雪中送炭的买卖。
能不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