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御书房会议(第1/2 页)
“曹公公。”杨清源、李寻欢回了曹正淳一礼。
“陛下在御书房恭候二位。”
曹正淳亲自来请,看来事情又不小了。
来到御书房中,武英殿大学生于延益,文渊阁大学生钱牧谦,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已是赫然在座,四殿两阁的大学士到了四位。
东阁大学士孔勤礼只有虚职,不参政事。
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范希文年事已高,偶尔风寒,已经卧床在家半月有余。
可以说朝廷的高层已经尽数聚集于御书房内,这反倒让杨清源和李寻欢两个人有些紧张了。
“李卿,杨卿坐吧!”
杨清源和李寻欢两人坐在末首。
“京畿四仓起火的消息,诸卿都知道了吧!”周帝居于御座之上,看不出表情,“说是起火,其实只官仓失窃之后,有人放火意图真相。”
在座的除了杨、李两个萌新,都是朝廷柱石,最高权力阶层的人,四仓起火的基本情况都已经知晓,但看周帝这般模样,四人都猜到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原本查清真相之后,追回官粮便是,即便追不回官粮也可以从江南调取,但是恰逢冀州突发雪灾,冀州刺史急奏,请求朝廷拨粮,前日户部计算了一个准确的数,至少需要一百一十万石粮食。”
杨清源心中一跳,比上次估计的九十万石又多了二十万石。
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皱了皱眉头之后说道,“臣记得未起火的永济仓中尚有粮食一百万石有余,可以暂时调拨给冀州,但是这样一来神都的粮食便很紧张了。”
永济仓失窃的消息,被京营人马封锁,在座到目前为止知道详情的只有杨清源、李寻欢和周帝,掌管兵部的于延益虽然猜测但并不知道事实。
就在诸位大学士筹谋调运江南之粮,平抑京城粮价的时候,周帝抛出了一个震惊诸位大学士的消息。
“永济仓也失窃了!”周帝停顿了一下,“杨卿、李卿你们说说吧!”
诸位大学士的转头,目光集中于杨清源和李寻欢的身上。
杨清源和李寻欢对视一样,杨清源作为主持查案之人,由他来简述。
“诸位大人,下官前几日与李御史前往永济仓,查明仓中粮食已然失窃。原藏于库中的一百万石粮食只余二十万石。”
原本一边听一边在计算粮食用的诸位大学士都是面色大变,这个消息意味不管他们如何节省弥补,都不可能凑足冀州所需的一百一十万石粮食。
“陛下这……”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正欲开口就被周帝抬手拦下。
“诸卿也不必惊慌,杨卿和李卿已经替朕解了燃眉之急。”
杨清源点了点头,“昨日,微臣已经向冀州发出粮食三十九万石有余,冀州应当暂时能撑一段时间。”
“我说你为什么向兵部申请调兵三千前往冀州,原来是护送粮食。”
杨清源点了点,“事情紧急,户部派不出官船,我只能将粮食撞上私船,请大人派兵护送,未能及时吐露事情,还请大人见谅。”
“无妨!”于延益摆了摆,“你有公务在身,理当如此。”
“永济仓也已经调拨了十五万石粮食前往冀州,五十四万石粮食,足够让冀州挺上一段时间了。”李宏毅补充了一句,原本李大学士还不知道为什么永济仓只出十五万石,现在才知道,十五万石已经是极限了。
杨清源想了一下,问了一句,“陛下,如果将赈灾所用的粥饭熬得稀一些,是不是能多撑一段时间。”
长孙辅机听了杨清源的话苦笑一声,“清源,户部所计算的所需粮食是最少所需,别说米粥了,冀州的百姓都能喝上米汤就不错了。”
冀州为大周人口第一大州,所需的救灾粮食也是天文数字,杨清源对于此等政务从未接触,故而不知其中详情。
“不过现在有五十四万石粮食,冀州暂时不会缺粮,我在得知四仓起火之时,就已经行文江南各州郡,调粮北上,此后又连发三封文书加急,估计江南的粮食应该在已经出发了!”
李宏毅开口解说道,他是户部出身,是房中最擅长运筹调派的人。
“李卿,江南各州郡的粮食需要多久能运到北地?!”
“从江南各郡出发,若是一路畅通,走运河直达冀州需要至少四十七日。”李宏毅不假思索地答道。
“不能再快点吗?!”开口的是杨清源和李寻欢的座师钱牧谦,他执掌礼部,对这类事情还真不甚了解。
“这已经最快的速度了!我所发内阁行文,赋予江南运粮官船不必中途停检之权,如此这般才能在四十七日内到达!”
“四十七日,冀州怕是撑不住啊!?”周帝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陛下!臣有一言!”杨清源开口说道,“臣以为被窃之粮草,未必已经全部运出京畿地区。”
杨清源开口,就将房中所有人目光吸引。
“要在